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旅食京华二十秋,鬓毛如雪为多忧。
幽禽不识春风趣,底事花间也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居京城的文人,年华逝去,两鬓斑白,满腹忧虑的形象。通过“幽禽不识春风趣,底事花间也白头”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自己与自然界的鸟儿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鸟儿在春光中依然保持活力,而人却因岁月的磨砺而白发苍苍,这种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也流露出对自然永恒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是明代文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不详
嗟余丘壑姿,趋世良非宜。
始作毗陵宰,既登赤玉墀。
两官无寸补,窃禄负明时。
还家田已废,览镜鬓多丝。
复畏简书去,远于关塞期。
骨肉重分手,离忧当告谁。
朝发沧海湄,暮走西河道。
秋风吹河水,野阔声浩浩。
客心亦如此,旅饭岂能饱。
频瞻太行云,复吊燕台草。
世事多艰辛,颜鬓忽已老。
悠悠行路人,谁知此怀抱。
瑶琴何处闻,停车空缅想。
谷静水声幽,霜馀山气朗。
无声心亦閒,况复闻清响。
大道晦有时,灵物岂易赏。
徘徊坐磐石,高歌动林莽。
兄也景略流,平生更慷慨。
世事一到手,此身即不爱。
开府向沙碛,咫尺是贼垒。
筹策走风电,河山有别态。
西人胆正寒,印绶倏然解。
吾辈去留间,岂无天意在。
今年予衰甚,亦欲浮于海。
他日修短札,从兄乞沆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