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剡(其三)

天地宽闲鼓角疏,江南烟景忆当初。

乍归故里仍如客,偏爱沧洲不为鱼。

草木有心知雨露,楼台回首作丘墟。

夕阳咏罢餐秋菊,又放青山入弊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天地之间显得宽广而宁静,鼓角声稀疏,江南的景色让我回忆起过去。
刚刚回到故乡,仍然感觉像是过客,特别喜爱那水边的隐居生活,而不是做鱼儿游弋其中。
草木似乎有感知雨露的心,曾经的楼阁亭台如今已化为废墟。
在夕阳下吟诗后,我享用着秋菊作为晚餐,然后让青山再次映入破旧的房屋之中。

注释

天地:广阔的空间。
鼓角:古代军中的乐器,这里代指战争或历史。
疏:稀疏,不密集。
乍归:突然或刚刚归来。
沧洲:水边的隐居之地,常指隐士生活。
鱼:比喻世俗生活。
雨露:雨水和露水,象征滋润和恩泽。
楼台:建筑物,这里指过去的繁华景象。
丘墟:废墟,荒芜的地方。
秋菊:秋季盛开的菊花,象征高洁或隐逸生活。
弊庐:破旧的房屋,自谦之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后的闲适与感慨。首句“天地宽闲鼓角疏”,以天地广阔和稀疏的鼓角声,展现出环境的宁静与战争远去,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安宁。次句“江南烟景忆当初”,回忆起江南的美好景色,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乍归故里仍如客”表达了诗人虽然回到故乡,但内心仍有漂泊之感,仿佛自己仍是过客。接着,“偏爱沧洲不为鱼”表明诗人更向往隐居生活,不愿像鱼儿一样在世俗中游弋。

“草木有心知雨露”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感悟,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然而,“楼台回首作丘墟”则揭示了岁月无情,昔日的楼台已化为废墟,让人感叹世事变迁。

最后两句,“夕阳咏罢餐秋菊,又放青山入弊庐”描绘了诗人吟咏之余,以秋菊为食,悠然自得地欣赏着眼前的青山,将自然美景融入日常生活,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归乡后的心境变化,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淡然。

收录诗词(311)

释行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剡(其二)

三十将成道未成,菱花频照意频惊。

百年得趣非容易,万事无心是太平。

白雪阳春谁欲听,青鞋布袜世相轻。

天台庐岳难忘处,泉石皆知旧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归剡(其一)

此生书剑学无成,癖爱林泉梦亦清。

甘苦已知浮世味,亲疏尽见旧交情。

五湖风月随闲客,十载冰霜对短檠。

归得又思沧海去,是谁堪结岁寒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戊辰闰正月书怀(其二)

茅屋风光总入诗,今年何事燕归迟。

繁花犹未竞春色,百舌最先啼晓枝。

深导竹渠防雨涨,密扶花架恐风攲。

人生三万六千日,莫负芳菲少壮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戊辰闰正月书怀(其一)

一年风景两逢新,老去情怀最惜春。

未有鸧鹒传好语,岂无蛱蝶报芳辰。

花林淑气蒸香蔼,柳岸游丝惹曲尘。

今日晴明聊引兴,倚楼翻作望乡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