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二)

谁与玩芳草,公子未西归。

天然脱去雕饰,秋水落芙蕖。

发轫朝兮东壁,弭节夕兮西极,故国入踌躇。

梦里不知路,南斗正扶疏。鸩不好,凤不利,忆三闾。

算来何事,苦道岁晏孰华余。

首拜东皇太乙,复次云君司命,高曳九霞裾。

山鬼正含睇,慕我欲何如。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谁与玩芳草,公子未西归。”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境,似乎有某个公子在外游玩,而诗人却独自留下,等待他的归来。这里的“芳草”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天然脱去雕饰,秋水落芙蕖。” 这两句描写了自然景物的转换,从繁复到简约,从华丽到素净。“秋水”和“芙蕖”共同构建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画面,芙蕖是莲花的一种,常用来比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发轫朝兮东壁,弭节夕兮西极。” 这两句诗人通过对车马行走方向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离别和流转的感觉。东壁与西极形成了一个空间上的广阔感,使人联想到古代士大夫游历四方的情景。

“故国入踌躇。” 这一句表露出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踌躇”二字传达了一种犹豫不决的复杂情绪,仿佛在说,即便是远离家乡,也总难以割舍那份对故土的情感。

“梦里不知路,南斗正扶疏。” 梦境中的迷茫和现实中对星辰的观察交织在一起,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内心的困惑与寻求方向的心情。南斗星象是古代中国用来定位和导航的重要参考,“扶疏”则意味着细数和理解。

“鸩不好,凤不利,忆三闾。” 这里诗人通过对鸟类行为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鸩、凤都是古代吉祥鸟类的象征,但它们的不佳表现引起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忆三闾”中“三闾”可能是指故乡或特定的地方,这里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思。

“算来何事,苦道岁晏孰华余。” 这两句诗人在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所剩无几的青春。从字面上看,“算来”意味着盘算过往,“何事”则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质疑。而“苦道岁晏孰华余”则表达了对于年华易逝、时光不再的痛惜和无奈。

“首拜东皇太乙,复次云君司命。” 这两句诗人通过祭祀天地之神,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境遇的一种无力感。这里的“东皇太乙”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天帝,“云君司命”则可能是指掌管云雨和生命的神灵。

“高曳九霞裾,山鬼正含睇。” 这两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表达了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敬畏与向往。九霞裾象征着仙境的美好,而山鬼则是古代传说中居住在深山中的神灵。

“慕我欲何如。” 这句诗人自问,表露出一种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里的“慕”字意味着怀念与向往,而“欲何如”则是一种无奈的追问,似乎在询问自己的未来将会如何。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描写,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对生命、时光、故乡等主题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六)客有言存心者,未得其序,因赋

欲觅存心法,当自尽心求。

此心尽处,豁地知性与天侔。

行尽武陵溪路,忽见桃源洞口,渔子舍渔舟。

输与逃秦侣,绝境几春秋。举全体,既尽得,要敛收。

勿忘勿助之际,玄牝一丝头。

君看天高地下,中有鸢飞鱼跃,妙用正周流。

可与知者道,莫语俗人休。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五)客有言持志者,未知其用,因赋

志可洞金石,气可塞堪舆。

问君所志安在,富贵胜人乎。

看取首阳二子,叩住孟津匹马,天讨不枝梧。

特立浮云外,大块可齐驱。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

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立处孤峰万仞,袖里青蛇三尺,用舍付河图。

晞汝阳阿上,濯汝洞庭湖。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汉宫春

春色平分,甚偏他杨柳,分外风流。

夭桃自适其适,一笑还休。

可怜仙李,对东风、却少温柔。

争奈得、海棠妆点,向人浑不知羞。

谁觉韶华如梦,到酴醾开后,莺语供愁。

天教姚黄晚出,贵与王侔。

花中隐者,有春兰、秋菊俱优。

须是到、溪山清冻,江梅香喷枝头。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玉楼春.赠别孟仓使

一片江南春色晚。牡丹花谢莺声懒。

问君离恨几多长,芳草连天犹觉短。

昨夜溪头新溜满。樽前自起喷龙管。

明朝飞棹下钱塘,心共白蘋香不断。

形式: 词牌: 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