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曲

小船凫雁翔,大船火龙骧。

船头翠旓舞,船尾綵旗张。

水师跳浪健如虎,彷佛冯夷来击鼓。

奔走先后出复没,银涛蹴山洒飞雨。

棹歌满江声入云,醉狂不畏河伯嗔。

撇波急桨电光掣,夺得锦标如有神。

灵均孤忠照今古,土俗犹能继端午。

湘魂不来心独苦,归咏《离骚》酹蒲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许恕的《竞渡曲》,描绘了一场生动热烈的龙舟竞渡场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龙舟上的各种细节,从船只的装饰到水手们的英姿,再到整个活动的氛围与情感,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先,诗的开头“小船凫雁翔,大船火龙骧”,以“凫雁翔”和“火龙骧”形象地描绘了小船与大船的形态,前者轻盈灵动,后者威猛壮观,为整个画面奠定了基调。

接着,“船头翠旓舞,船尾彩旗张”,进一步展示了龙舟的装饰之美,翠绿的旗帜在船头飘扬,彩旗在船尾张扬,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水师跳浪健如虎,仿佛冯夷来击鼓”,通过“水师”的动作和“冯夷”的比喻,表现了水手们勇猛的姿态和龙舟竞渡时的激烈场面。

“奔走先后出复没,银涛蹴山洒飞雨”,描绘了龙舟在波涛中穿梭,水花四溅,如同山峰被银涛撞击,形象地展现了竞渡的紧张与刺激。

“棹歌满江声入云,醉狂不畏河伯嗔”,写出了水手们在竞渡中唱着歌,声音高亢,即使面对河神的责备也不畏惧,体现了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和不屈的精神。

“撇波急桨电光掣,夺得锦标如有神”,形容划桨的速度之快,如同闪电般划破水面,最终夺得冠军,充满了神秘与力量感。

最后,“灵均孤忠照今古,土俗犹能继端午”,提到屈原的忠诚精神跨越时空,民间习俗仍然传承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

“湘魂不来心独苦,归咏《离骚》酹蒲醑”,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即使屈原的魂魄未能亲临,但心中仍充满哀伤,通过吟诵《离骚》和祭奠菖蒲酒来寄托哀思。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龙舟竞渡的壮观景象,还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81)

许恕(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斩白蛇剑

君不见天人手中三尺冰,乃翁授之赤帝精。

白蛇斫断天始惊,川原流血野草腥。

天荒地老泣素灵,炎刘帝业一扫成。

归来歌风八极清,吴钩巨阙皆虚名。

流传典午气未平,精光彻天奋如霆。

郁攸扇妖武库倾,化为霹雳凌紫冥。

壮士感时涕泪零,剑兮剑兮何由得汝跨海斩长鲸。

形式: 古风

铜驼叹

铜驼铜驼何壮哉,是谁铸尔负重致远之奇才。

三十六宫五云里,金光射日天门开。

千官出入多如雨,荣顾纷纷何足数。

老夫无眼识英雄,圣主明王一今古。

索靖真天人,洞见皆天真。

海波尚变桑田土,武陵独驻桃花春。

昔人避世向金马,至今大笑千载下。

达士何须叹铜驼,柏梁废址今巍峨。

形式: 古风

萧寺早行

张家宅前萧寺桥,侵晨发船江雾消。

村鸡三唱屋角树,柔橹数声沙际潮。

此时飞上海底日,锦云满江光荡摇。

水声㶁㶁绕滩转,霜气烈烈随风飘。

人生各各有所役,岂水有渔山有樵。

干戈正集沙塞战,环佩已退天门朝。

嗟予久作江海客,往来自叹乡关遥。

石田茅屋傥可遂,白日醉眠吹短箫。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题朱九龄翠筠轩

有脚不踏东华尘,有眼不看长安春。

翛然天地至清气,多在丛篁流水滨。

轩名翠筠俯空谷,个个梢长如立玉。

一秋明月照潇湘,六月凉风洒淇澳。

轩中之人清且閒,心不在乎山水间。

左图右史移白日,四檐环佩声珊珊。

不可一日无君子,澹然风致颇相似。

翠实常分丹凤雏,箨冠曾奉青霞士。

北郭道人静者徒,爱看黄岩烟雨图。

拟约嵩溪听萧瑟,醉来题遍青珊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