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
河上月沉鸿雁起,碛中风度犬羊膻。
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
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和战争氛围的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开篇“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两句,描绘了广袤的沙漠与遥远的塞外景象,给人以浩瀚无际之感。
接着,“河上月沉鸿雁起,碛中风度犬羊膻”两句,则通过对夜晚月亮下的河流和野兽活动的描写,传达出边塞的荒凉与静谧。这里的“鸿雁”指远行的大雁,象征着离别和思乡之情。
中间,“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两句,通过对草木生长的情形描绘,勾勒出军营生活的片段。席箕即是士兵休息的地方,而护柳则是为了保护营地不受风沙侵袭,这些细节都透露出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
末尾,“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两句,则表达了行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战争带来的离别痛楚。游人在这里流泪,是因为对这边塞风光的依恋,以及对远方家人的思念。而“狼烟”则是古代边塞用来报警的信号,常指战乱,这里用“望狼烟”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军营生活和游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幅边塞生活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的深切期盼。
不详
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
无限城池非汉界,几多人物在胡乡。
诸侯持节望吾土,男子生身负我唐。
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
万古如昨日,一年加一晨。
暗生无限事,潜老几多人。
归路旧侣尽,故乡回雁新。
那堪独惆怅,犹是白衣身。
昔闻惊节换,常抱异乡愁。
今听当命遂,方欢上国游。
吟才依树午,风已报庭秋。
并觉声声好,怀恩忽泪流。
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
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
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
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