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那堪远处在瀛东,满目妖氛道未通。
寂寂亲朋音信外,悠悠家国感怀中。
宦途此际多弹铗,世事何时早櫜弓。
但得升平如旧日,同游有约到华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首联“那堪远处在瀛东,满目妖氛道未通”描绘了诗人身处遥远之地,眼前一片混乱景象,难以与外界沟通的无奈与痛苦。颔联“寂寂亲朋音信外,悠悠家国感怀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独自一人,只能在寂静中回忆与亲朋的往昔,心中满是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感慨。颈联“宦途此际多弹铗,世事何时早櫜弓”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失望,暗示了他可能经历了仕途上的挫折。尾联“但得升平如旧日,同游有约到华嵩”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赴名山大川的愿望,寄寓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社会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不详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沙鸥翔集渚兰芬,千尺长堤傍水坟。
来往帆乘潮汐挂,高低田赖陌阡分。
波平落日徐沉海,风定孤烟直入云。
缭绕归途天渐晚,铿鲸百八已遥闻。
夜上高楼望,欃枪彻夜明。
无才悲乱世,遭劫痛编氓。
武略筹边重,文章报国轻。
连朝闻警报,投笔欲谈兵。
恶浪翻空毒雾浮,孽蛟营窟蜃嘘楼。
连天烽燧惊风鹤,入夜欃枪犯斗牛。
义旅同心齐结垒,奇兵扼吭孰焚舟。
何时横海来飞将,极目沧溟起暮愁。
秋英开后已无花,征战频年怅海涯。
独对西风起愁思,孤城落日又鸣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