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年七十五,木末挂残阳。
纵使身未逝,亦岂能久长。
尚冀林间住,与师共末光。
孤云俄暂出,道俗纷苍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七十五岁高龄时的感慨和向往。"我年七十五,木末挂残阳"表达了诗人对光阴的珍惜,树梢上挂着夕阳的余晖,象征生命将尽。"纵使身未逝,亦岂能久长"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即便身体尚存,也难逃时光的荏苒。
"尚冀林间住,与师共末光"中,“尚冀”表达了希望,诗人渴望在林间安贫乐道,与“师”(可能是指某位高僧或智者)一起享受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孤云俄暂出,道俗纷苍黄"则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与世事混沌的画面,孤独的云彩偶尔出现,而世间的是非、道德与世俗观念交织,显得复杂而又模糊。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归隐山林的意境,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通过这些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豁达与生命的珍贵,以及他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体悟。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师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
胡为衲子归,以响答空谷。
顾我尘垢身,拟向禅河浴。
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
我生山窟里,终朝面孱颜。
独此岩未到,抱恨知几年。
兹游信奇绝,一览小众山。
更得师为主,二妙为易言。
我自归林下,亦复与世疏。
赖有善知识,时能过吾庐。
伴我说道话,我爱读佛书。
师为岩上去,我亦为膏车。
便欲展我钵,随师同饭蔬。
脱此尘俗累,长与岩石俱。
此岩固高矣,卓出山海图。
但比吾师高,还恐岩不如。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
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
庸僧昧本原,岂识西归履。
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