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二)

稚川虽独善,爱物均孔、颜。

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

辛勤破封蛰,苦语剧移山。

博哉无穷利,千载食此言。

形式: 古风

鉴赏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稚川虽独善,爱物均孔、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稚川"指年轻的河流,它虽然独立自在,却能普遍地关爱万物,正如古代圣人孔子和颜回那样以仁爱著称。接下来的"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则是诗人表达了对长寿的向往,希望像传说中的龟和鹤一样长命百岁。

"辛勤破封蛰,苦语剧移山"一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对于知识探索和文学创作的不懈努力。"封蛰"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冬眠的蝉,即使它们被严密地封锁起来,也要用尽全力去唤醒它们,这里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望;而"苦语剧移山"则形容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辛勤和艰难,像是在搬动重山一样。

最后两句"博哉无穷利,千载食此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价值的深刻认识。"博哉"指的是广大而丰富的益处,而"无穷利"则是无尽的利益和收获;"千载食此言"意味着这些文字能够给后世带来持久的精神食粮。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不仅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感,而且对于文学创作也有着极高的追求和自我期许。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哲思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个文人对于生命、自然与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三)

渊明虽中寿,雅志仍丹丘。

远矣无怀民,超然邈无俦。

奇文出纩息,岂复生死流。

我欲作九原,异世为三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四)

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

淮南枕中诀,养鍊岁月长。

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五)

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恩怜。

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

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

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

形式: 古风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六)

二山在咫尺,灵药非草木。

玄芝生太元,黄精出长谷。

仙都浩如海,岂不供一浴。

何当从山火,束缊分寸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