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月.明慈圣李太后赐画九莲观音像在灵隐寺借秋阁

悤恖梦了华胥,早鹫岭窗前,贮将图画。

翠璎长带,铢衣细叠,冷绡光砑。

岩居瞻瑞相,展一帧、松风尘外挂。

任水际、苦入秋心,依旧九莲开也。

署年髣髴神宗,说侍养深宫,白头閒话。

月轮圆里,山河小影,似惊飘瓦。

兴亡多少事,便指与、枯禅应泪洒。

已零落,阿监当时,奉香黄帕。

形式: 词牌: 西湖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梦境画卷,以九莲观音像为核心,展现了慈圣李太后与九莲观音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静谧祥和的氛围。

“悤恖梦了华胥”,开篇即以梦境引入,华胥之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此处暗喻梦境中的美好与超凡脱俗。接着,“早鹫岭窗前,贮将图画”描绘了九莲观音像被精心保存在鹫岭的窗前,如同一幅珍贵的画卷,充满了神圣与庄严的气息。

“翠璎长带,铢衣细叠,冷绡光砑”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观音像的精致与华美,翠绿的璎珞、轻薄的衣裳、光洁的丝绢,每一处都透露出匠心独运的艺术感。接下来,“岩居瞻瑞相,展一帧、松风尘外挂”则进一步强调了观音像的神圣与超然,它仿佛独立于世外,与松风相伴,远离尘嚣。

“任水际、苦入秋心,依旧九莲开也”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无论是水边的秋景还是内心的苦楚,都无法改变观音像前的莲花依然盛开,象征着不变的慈悲与希望。

“署年髣髴神宗,说侍养深宫,白头閒话”通过回忆与神宗皇帝的往事,展现了慈圣李太后与九莲观音之间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即使岁月流转,白发苍苍,但那份对观音的敬仰与侍养之情依然如初。

“月轮圆里,山河小影,似惊飘瓦”这一段,诗人以月亮为背景,将山河映照其中,仿佛是惊鸿一瞥,又像是飘落的瓦片,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示了时光流逝、世事无常。

“兴亡多少事,便指与、枯禅应泪洒”最后,诗人感慨历史的兴衰更迭,无数往事如烟,唯有静坐枯禅的僧人,或许能理解其中的悲欢离合,泪水滴落,是对过往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九莲观音像的描绘,以及与慈圣李太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绮罗香.壬寅春分约徐丈紫山同赋

水榭收灯,虹梁待燕,判断韶华如许。

九十芳辰,一半自今堪数。

娇意绪、欲暖翻寒,懒心性、乍晴还雨。

已飘残、梅雪鳞鳞,井桃花信未迟暮。

箫楼应惜冶思,谁在生香径里,和莺低语。

约略东风,好似破瓜眉妩。

刚宿露、蝶梦才匀,更惹烟、柳丝偷取。

怅年时,一掬春愁,试分知解否。

形式: 词牌: 绮罗香

皂罗特髻.赋包头

胶鬟拢罢,称滑笏吴绡,摺成如水。

浅縆素额,更斜遮蝉翅。

重窥镜、非关怕冷,上头初、爱道随时世。

最宜淡泞,恁略施珠翠。

还把一痕绵擘,衬微微红起。

春愁困、莫教半卸,到残妆、秀晕分明是。

碧烟抹断,看两蛾尤细。

形式: 词牌: 皂罗特髻

夏初临.初夏雨中同蒋丈静山泛湖

蘸就鱼天,搓成鸥雨,空濛拨擢迟迟。

无数蘋花,轻香点破涟漪。远风沿岸斜吹。

湿青篷、谁弄参差。湖心亭柳,千条映波,才是愁时。

可怜春去,追送今朝,破除酒病,更斗枪旗。

帘钉窗眼,曲游俊侣都非。那不凄迷。

放残阳、绿过桥西。记苏堤。衣香后船,柔栌枝枝。

形式: 词牌: 燕春台

喜迁莺.初夏

竹香新引。渐绿到岸东,荼蘼吹尽。

描绣心慵,行棋声歇,长日琐窗清润。

閒临小风挥扇,凉思先归松鬓。

为谁瘦,亸单衫尚束,春前幽恨。

芳信缄密意,蝇字玉钗,待掐榴巾问。

斗茗楼前,澡兰屏底,犹记那回眉印。

几丝麝煤飞度,山枕天涯翻近。

梦催破,听迎梅雨点,敲檐初紧。

形式: 词牌: 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