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其二)竹堂寺寄无尽

东城古寺万枝梅,一岁看花得几回。

竹径三年无我迹,松门此日为谁开。

还应坏壁馀诗草,只恐荒碑蚀雨苔。

凭仗山僧悬木榻,长安倦客且归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对吴中诸寺的怀念之情,尤其是对竹堂寺的深情寄托。诗中以“东城古寺万枝梅”开篇,不仅渲染了寺庙的古老与梅花的繁盛,也暗含了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意味。接着,“一岁看花得几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竹径三年无我迹,松门此日为谁开”两句,通过对比三年前与今日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行踪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或期待。接下来,“还应坏壁馀诗草,只恐荒碑蚀雨苔”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想象中的破壁旧诗和荒碑上的青苔,展现了诗人对往昔记忆的珍视和对时间侵蚀的忧虑。

最后,“凭仗山僧悬木榻,长安倦客且归来”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山僧的帮助,暂时放下尘世的疲惫,回到熟悉的环境,寻求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记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其三)东禅寺寄天机

从别林僧酒道场,几回飞梦到溪堂。

夕阳松径无尘鞅,春水篱根有钓航。

坐忆同盟多隔世,时闻老衲去游方。

不知听雨南轩下,谁与幽人续断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其四)马禅寺寄明祥

閒情每结道人缘,不到东禅即马禅。

花发来禽凡几树,梦回啼鸟已三年。

朔风左掖笼貂帽,残雪长安绾玉鞭。

不及祥师萧寺里,茶烟一榻拥书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其五)天王寺寄南洲

天王寺里竹千头,曲榭回廊旧日游。

别后梅花应自发,壁间诗草属谁收。

忆看远岫开飞阁,曾吊荒宫上小丘。

白首思归形梦想,封书惆怅问南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其六)宝幢寺寄石窝

久客怀归问旧游,双娥精舍屋东头。

绝怜近市无尘到,曾是寻僧竟日留。

满地绿阴谁结夏,拥篱黄叶更宜秋。

玉泉清冽应无恙,凭仗山厨设茗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