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上方元自好,一榻有馀清。
祇趁晨钟起,宁闻山鸟声。
高僧足幽事,野客富诗情。
试问峰头景,今朝作么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上方元自好,一榻有馀清"表明高僧生活简朴,心灵澄清;"祇趁晨钟起,宁闻山鸟声"则展示了他对世俗喧嚣的超然与对大自然声音的喜爱。"高僧足幽事,野客富诗情"一句突出了高僧深厚的禅定功夫和诗人的丰富艺术感受。最后两句"试问峰头景,今朝作么生"是诗人向高僧提问关于山中风光,并表达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生活体验。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比高僧与野客的不同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张栻作为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鲜明的人物刻画,在此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不详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故人畴昔隐西峰,野寺幽房一径通。
无复老僧谈旧事,空馀修竹满清风。
梦中寻胜忘南北,句里论心岂异同。
我欲壁间题唱和,他年留得诧南公。
隔岸高低露碧山,眼明便作故园看。
直从榕影度轻舫,更傍溪光抚曲栏。
鸿雁来希空怅望,梅花开早未初寒。
喜君万里同情话,明月清风足佐欢。
谈天终日口澜翻,来乞清甘醒舌根。
满座松声闻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
淡中知味谁三咽,妙处相期岂一樽。
有本自应来不竭,滥觞端可验龙门。
天与孤清迥莫邻,祇应空谷伴幽人。
千林扫迹愁无那,一点横梢眼便亲。
顾影莫惊身易老,哦诗尚觉句能新。
几多生意冰霜里,说与夭桃自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