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辰孙赴崇安尉

遁翁精舍久荒凉,君去应先炷瓣香。

畴昔二难贤可并,即今一个弱堪伤。

时平多有农耕野,官好浑无卒下乡。

莫作寻常黄绶看,子真向亦尉南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遁翁的居所长久荒废,你离去想必会先点上香火。
昔日的两位贤者可相提并论,如今只剩一人,显得孤单凄凉。
时局太平,田野间多是农夫耕作,官员们几乎不再下乡巡查。
不要把这普通的官职看轻,你就像当年的子真,也曾担任过南昌县尉。

注释

遁翁:指隐士或已故之人。
精舍:精致的书斋或修行处。
荒凉:无人打理,显得冷清。
君: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指离去的人。
炷瓣香:点燃香火,表示敬意或怀念。
畴昔:往昔,从前。
贤可并:才能出众,可以相提并论。
弱堪伤:形单影只,令人怜悯。
时平:社会安定,太平时期。
农耕野:农民在田野劳作。
卒:古代对官吏的称呼,此处指官员。
下乡:到乡村巡查。
寻常:平常,普通。
黄绶:黄色的印绶,古代低级官员的标志。
子真:历史上的人物,可能指有类似经历的人。
尉南昌:担任南昌县尉的官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和超脱的情怀,开篇即以“遁翁精舍久荒凉”展现出一种岁月静好而又带有几分凄清的意境。这里的“遁翁”指隐居之士,其精舍因长时间无人问津而显得寂寞冷清。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孤独和淡泊。

紧接着,“君去应先炷瓣香”一句,表达了一种别离之情。这里的“炷瓣香”通常用于佛教礼仪,寓意深长,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在告别之际,诗人提醒对方要在启程前先行点燃香烛,这既是对朋友离去的一种祝愿,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畴昔二难贤可并,即今一个弱堪伤”两句,则抒写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古人常以“二难”指代困难和挫折,这里“即今一个弱堪伤”,则表现出诗人对于现实中的不易和脆弱所感同身受之痛。

接下来的“时平多有农耕野,官好浑无卒下乡”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社会景象。在太平盛世里,农民勤劳地在田间劳作,而官员则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这里透露出的可能是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

最后,“莫作寻常黄绶看,子真向亦尉南昌”两句,则是一种告诫和自勉。诗人劝慰对方不要像平常那样以物质礼物(黄绶)来衡量情谊,而是希望能够在精神上得到理解和支持。最后一句“子真向亦尉南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期许,愿意陪伴其到达目的地,即使是远离的南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方郎唐卿漕试

翁已鞭鸾上九霄,此郎虽小亦清标。

斯文尚有嫡传在,每见能令人意消。

身退吾难论一鹗,才高君必中双雕。

汉廷急士将亲策,想见诸儒避董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方阜高赴衡州法掾

仕不论高下,丝毫要及民。

君其守三尺,古有活千人。

岳树侵云杪,江蓠满水滨。

楚芳饥可荐,切莫叹清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方添倅

忠惠横经地,今将五十秋。

诸生迎谒庙,吾子往监州。

吏散斋堂静,朋来郑校修。

勿嫌员外置,风月满鸿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方清孙参学

仆负轻装主倚辕,交游握手若为言。

须求沂水风雩乐,勿爱沙河夜市繁。

曩日士曾宗郭太,它时我欲传何蕃。

殷勤待折津亭柳,老怕春寒不出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