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寺东峰寻南齐明徵君故居

山人今不见,山鸟自相从。

长啸辞明主,终身卧此峰。

泉源通石径,涧户掩尘容。

古墓依寒草,前朝寄老松。

片云生断壁,万壑遍疏钟。

惆怅空归去,犹疑林下逢。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翻译

隐士如今已难觅,只有山鸟相伴同行。
他长啸告别贤明君主,决定在此山中终老一生。
泉水顺着石径流淌,山涧人家隐藏在尘世之外。
古老的坟墓依傍着寒冷的草丛,前朝的遗迹寄托在老松之中。
一片孤云飘荡在断壁之上,山谷间回荡着稀疏的钟声。
满怀惆怅独自离去,仿佛还在期待在林中再次相遇。

注释

山人:隐士。
不见:难觅。
山鸟:相伴同行。
相从:相伴。
长啸:大声呼喊。
辞:告别。
明主:贤明的君主。
终身:一生。
卧:居住。
此峰:这座山峰。
泉源:泉水源头。
涧户:山涧人家。
掩:隐藏。
尘容:世俗生活。
古墓:古老的坟墓。
依:依傍。
寒草:寒冷的草丛。
前朝:过去的朝代。
寄:寄托。
老松:老松树。
片云:孤零零的云。
断壁:残破的墙壁。
疏钟:稀疏的钟声。
惆怅:伤感。
空:独自。
归去:离去。
犹疑:仿佛怀疑。
林下:林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孤独。诗人通过山间的鸟儿相随,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出与世隔绝的心境。长啸辞明主,则是指隐士对现实世界的超然物外之心态,以及选择终生居住在这片山峰上的决心。

泉水流过石制的小径,涧户被尘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迹罕至的孤寂。古墓依附于寒冷的野草,前朝遗事寄托于年老的松树,显示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片云在断壁间生长,万壑之中遍布着疏落的钟声,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中画面。诗人在归途中的惆怅,犹疑是否会在林下偶遇他人,透露出隐士虽然选择了孤寂,但内心深处仍有对世间温暖相逢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深,通过山水草木等元素,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寥寥此堂上,幽意复谁论。

落日无王事,青山在县门。

云峰向高枕,渔钓入前轩。

晚竹疏帘影,春苔双履痕。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虚牖闲生白,鸣琴静对言。

暮禽飞上下,春水带清浑。

远岸谁家柳,孤烟何处村。

谪居投瘴疠,离思过湘沅。

从此扁舟去,谁堪江浦猿。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什盈卷兼蒙见寄一首与余有挂冠之期因书数事率成十韵

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

惊年一叶落,按俗五花嘶。

上国悲芜梗,中原动鼓鼙。

报恩看铁剑,衔命出金闺。

风物催归绪,云峰发咏题。

天长百越外,潮上小江西。

鸟道通闽岭,山光落剡溪。

暮帆千里思,秋夜一猿啼。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

若能为休去,行复草萋萋。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

向夕敛微雨,晴开湖上天。

离人正惆怅,新月愁婵娟。

伫立白沙曲,相思沧海边。

浮云自来去,此意谁能传。

一水不相见,千峰随客船。

寒塘起孤雁,夜色分盐田。

时复一延首,忆君如眼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县城苍翠里,客路两崖开。

硖石云漠漠,东风吹雨来。

吾兄此为吏,薄宦知无媒。

方寸抱秦镜,声名传楚材。

折腰五斗间,僶俛随尘埃。

秩满少馀俸,家贫仍散财。

谁言次东道,暂预倾金罍。

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