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共逢香刹住,万景笔头堆。
池水蛟龙尽,汀洲雁鹄来。
远游情莫落,去国意徘徊。舟子休?鼓,王程不尔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游历陈留禅寺后池时的感受。首句“共逢香刹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造访佛寺的缘分,"万景笔头堆"则运用比喻,形容眼前景色丰富,如画卷般纷至沓来。接下来的两句“池水蛟龙尽,汀洲雁鹄来”,通过描绘池塘中的蛟龙和汀洲上的雁鹄,营造出宁静而生动的画面,展现出自然与禅意的和谐。
“远游情莫落”表达诗人对远方游历的留恋之情,而“去国意徘徊”则流露出对离开京城的复杂心情,既有离愁,又有对未知探索的好奇。最后两句“舟子休?鼓,王程不尔催”,诗人劝告舟夫不必急促敲鼓催行,因为自己并未被旅途的紧迫感驱使,更愿意沉浸在这份禅意与自然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寺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禅宗文化的欣赏,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高阁潜心所,图书曝蠹收。
青山随宅转,远水向门流。
迤逦看无厌,潺湲听不休。
一闻秦洞说,便欲泛渔舟。
峨峨陉土厚,自古葬贤人。
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
夜台埋琬琰,陇道刻骐驎。
西望缘缨泪,曾无幕府宾。
天下文章老,为公地底铭。
平生怀道德,铺写若丹青。
蒲市一朝罢,洛人皆泪零。
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
坐久既生倦,渐看冠佩斜。
钟声传紫禁,乌影转西华。
窃印后当致,触屏前未嘉。
不为疏慢意,何用北窗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