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注释

河:黄河。
苇:用芦苇编的筏子。
杭:通“航”。
跂:古通“企”,踮起脚尖。
予:而。
一说我。
曾:乃,竟。
刀:通“舠(dāo)”,小船。
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
形容时间之短。

鉴赏

这首诗选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之一。这段文字表达了一种超越凡俗观念、挑战传统认知的情怀。通过“谁谓河广”和“谁谓宋远”的反问,诗人表现出对既有知识的质疑态度,并通过“一苇杭之”和“跂予望之”强调个人可以超越常人的认识,即使是宽广如河、遥远如宋,也并非不可逾越。最后两句“曾不容刀”和“曾不崇朝”则进一步深化这种挑战传统的思想,指出即便是无法用剑锋丈量的宽广,也无法阻挡个人的精神追求;即便是遥远到需要长时间行走的距离,也不会让人在心灵的朝拜之路上停下脚步。

这首诗体现了早期中国文学中的一种解放思想、挑战传统观念的情怀,展现了古代诗人的卓越想象力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305)

诗经(先秦)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形式: 四言诗

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形式: 四言诗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形式: 四言诗

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