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寻阳城汎彭蠡寄黄判官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景转疏雨,晴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江浪拍打着灌婴井,寻阳江面吹来阵阵风。
扬帆驶入明净的天空,径直向着彭湖东边行进。
夕阳余晖伴着稀疏的雨滴,晴朗的云朵散落在远方的天空。
面对名山激发了美好的兴致,清幽的欣赏似乎没有尽头。
石镜映照着遥远的月亮,香炉升腾的烟雾中彩虹消失。
思念之情共同面对这一切,抬头望去,你我共享这景色。

注释

浪动:江水波动。
灌婴井:地名,可能指代某处景点。
寻阳江:古代地名,今江西九江附近。
开帆:扬帆起航。
天镜:形容天空清澈如镜。
彭湖:古代地名,位于台湾海峡。
落景:落日余晖。
疏雨:稀疏的小雨。
晴云:晴朗的云彩。
远空:远处的天空。
名山:著名的山峰。
佳兴:美好的兴致。
清赏:清雅的欣赏。
何穷:无尽,无穷。
石镜:像镜子一样的石头。
遥月:遥远的月亮。
香炉:可能指代香炉峰。
彩虹:雨后出现的彩虹。
相思:深深的思念。
此:这里,眼前。
举目:抬头。
君: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行舟图。起始两句“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通过对波涛与井水的刻画,以及寻访阳春之美好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接下来的“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则透露出探险的勇气与自由自在的情怀。天镜形容水面如同镜子般平静,而开帆直达彭湖东方,彰显出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中间两句“落景转疏雨,晴云散远空”描绘了天气变化和自然景观的美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细腻感受。

紧接着,“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获得灵感与欢愉之情。名山指的是著名的美丽山川,而佳兴则表达了心旷神怡、激动人心的情景。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两句,则是对静谧环境中的细节描写,借助石镜与遥远的明月,香炉与消散的彩虹,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在这美好景致面前共同仰望天际的情感交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超逸脱俗的个性和他与大自然、友人的深厚情感联系。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

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

原野旷超缅,关河纷杂重。

清晖映竹日,翠色明云松。

蹈海寄遐想,还山迷旧踪。

徒然迫晚暮,未果谐心胸。

结桂空伫立,折麻恨莫从。

思君达永夜,长乐闻疏钟。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

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

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

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

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戎虏行当剪,鲸鲵立可诛。

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月夜金陵怀古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