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

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

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

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年复一年只防备胡虏,向西征战何时才能停止。
匈奴不肯投降归顺,汉朝将领却只顾封侯争功。
夕阳映照着低矮的烽火台,寒风中胡笳声在戍楼上呜咽。
燕然山上的铭功碑文,真叫男儿见了都感到羞愧。

注释

岁岁:每年每年,年复一年。
但:只,仅仅。
防虏:防备胡虏,指防御外族入侵。
西征:向西出征,特指对西部外族的战争。
早晚休:何时才能停止。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这里泛指外族侵略者。
不系颈:不愿意投降,比喻不肯屈服。
汉将:汉朝的将领,泛指中原的将领。
但封侯:只顾追求封侯的功名。
夕照:夕阳的光辉。
低烽火:烽火台显得低矮,也指战事平静。
寒笳:寒风中的胡笳,古代军中乐器,声音悲凉。
咽戍楼:在戍楼上呜咽,形容声音凄切。
燕然山:古山名,位于今蒙古国境内,东汉时大将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
字:铭刻的文字,指胜利的记录。
男子:男儿,有志气的男子。
见须羞:见到这些应该感到羞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和士兵们的艰苦生活。"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表达了长期的边疆防御和对战争结束的渴望。"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即便英勇作战也仅能得到微薄的奖赏。"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军营的孤寂和萧瑟。"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则是对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行为的一种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战争的无奈和悲哀。

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事活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士兵们英勇作战却未得到应有荣耀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深沉,情感真挚,反映了唐代边塞诗特有的风格。

收录诗词(86)

王贞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 字:有道(875—958)
  • 号:灵溪
  • 籍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
  • 生卒年:895

相关古诗词

题严陵钓台

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

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

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

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刘凝评事

棘寺官初罢,梁园静掩扉。

春深颜子巷,花映老莱衣。

谈史曾无滞,攻书已造微。

即膺新宠命,称庆向庭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拟塞外征行

寇骑满鸡田,都护欲临边。

青泥方绝漠,怀剑始辞燕。

旌旗挂龙虎,壮士募鹰鹯。

长城威十万,高岭奋三千。

行行向马邑,去去指祁连。

鼓声遥赤塞,兵气远冲天。

对阵云初上,临城月始悬。

风惊烽易灭,沙暗马难前。

恩重恒思报,劳心屡损年。

微功一可立,身轻不自怜。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芦苇

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

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忧雨点粗。

惊蛙跳得过,斗雀袅如无。

未织巴篱护,几抬邛竹扶。

惹烟轻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赏不孤。

穿花思钓叟,吹叶少羌雏。

寒色暮天映,秋声远籁俱。

朗吟应有趣,潇洒十馀株。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