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江南春未半,已有子规啼。

独树花先落,高楼月易低。

吟成青玉案,游倦白铜鞮。

故国正戎马,苍茫望欲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未过半时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中的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波动。

首联“江南春未半,已有子规啼”,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节,江南春色尚未完全展开,却已传来杜鹃鸟的啼鸣,以声衬静,营造出一种略带哀愁的氛围。

颔联“独树花先落,高楼月易低”,进一步描绘了春日里的一幕:一株独立的树木上花朵率先凋零,而高楼上悬挂的明月似乎也因这春夜的寂静而显得格外低垂。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颈联“吟成青玉案,游倦白铜鞮”,转而写诗人的情感状态。他或许正在吟咏着什么,那诗句如同青玉般珍贵,而游历的疲惫则让他渴望归家。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作比作青玉案,形象地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珍视;同时,“白铜鞮”可能是指某处游历之地,暗示了诗人的行踪与心境。

尾联“故国正戎马,苍茫望欲迷”,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在遥远的异乡,故乡正处在战乱之中,诗人遥望故乡,思绪万千,情感复杂。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观察,以及对家乡和国家的深深挂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

汪正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竺山

云气濛濛浓欲滴,树色参天同一碧。

穿林记经九里松,寻踪忽遇三生石。

迎面一峰如莲花,连环三竺相周遮。

中有流泉飞百道,悬崖曲赴疑修蛇。

声清便似广长舌,啼鸟时闻复幽绝。

经幢丹井趁闲寻,扪读拼教藓痕裂。

白衣仙住隔红尘,绀宇琳宫几处新。

春社已过香市散,炉烟犹袅悟前因。

不少斋心虔致祝,秧田水旱三分足。

但愿时旸颂九衢,慧光普照恩同沐。

钟动斜阳晚课催,牧童横笛送归来。

诗怀略似坡仙放,也乞云根到处栽。

形式: 古风

卓笔峰

江淹五色笔,横扫千人军。

忽掷向空际,干霄凌青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竹深处

籊籊千竿竹,浓翠沾衣襟。

有客抱琴至,清风惬素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答妙参禅师

淡云纤月意茫茫,识得灵机机已忘。

父母未生前面目,石人解语费思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