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枝叶非外来,特达自本根。
善乎程伯子,谷种以言仁。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名为《答陈瑞山大巡书来仁面已见种子之喻二首(其二)》。诗中通过“枝叶非外来,特达自本根”表达了事物的本质与根源的重要性,强调了内在品质的不可替代性。接着,“善乎程伯子,谷种以言仁”引用程颐的话,进一步阐述了通过内在的种子(即仁心)来体现外在行为和道德价值的观点。整体而言,这首诗探讨了个人品德修养与内在本质的关系,提倡从内心出发,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不详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绕樵为樵湖,樵在湖中央。
谷口有子真,一曲无知音。
信果取必者,䀝睨轻大人。
言行尚未必,何以合鬼神。
送君出洞去,信手闭三关。
君有阳和约,一阳来复还。
犹疑颜色在,晓月照松关。
浩叹草黄落,王孙游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