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分韵得芳字

缥渺白云乡,天风吹晓凉。

人寻水源至,路入树阴长。

昼静闻晴哢,春馀拾涧芳。

余心忽有得,欲语又还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遥远的白云之国,清晨的天风带来清凉。
人们追寻水源,道路深入繁茂的树荫中。
白天宁静,只听见晴朗的鸟鸣,春天过后,还能在山涧中捡到花草。
我心中忽然有所领悟,想说却又忘记该如何表达。

注释

白云乡:指仙境或理想中的地方。
天风:自然界的清风,比喻超凡脱俗的气息。
晓凉:早晨的凉意。
水源:指可供饮用的水,也可象征生命之源。
树阴长:树木浓密,形成长长的树荫。
晴哢:晴朗时鸟儿的鸣叫声。
涧芳:山涧中的花草。
余心:我心中的感受。
得:领悟或体会。
欲语:想要说话。
还忘:欲言又止,忘记如何表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村早晨景象。"缥渺白云乡,天风吹晓凉",开篇即以淡远的白云与清新的晨风,为读者营造出一片安详恬静的境界。此处“缥渺”二字,形容白云悠扬而不见边际,给人一种超脱尘世之感。而"天风吹晓凉"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清晨微凉气息的敏锐感受。

接着“人寻水源至,路入树阴长”,诗人的视线转向人们追寻的水源,这里的“至”字意味着距离的远近和寻找的过程。"路入树阴长"则描绘出一条蜿蜒曲折、被浓荫覆盖的小道,给人以深幽而不失清凉之感。

中间两句“昼静闻晴哢,春馀拾涧芳”,在安静的白昼里,诗人聆听到了远方传来的雨声,这里的“晴哢”二字极妙地捕捉了雨后天气的清新。紧接着,“春馀拾涧芳”则是对春日花香的细致描绘,其中“春馀”一词,生动表现出春天剩余的温暖与花香的淡雅。

最后两句“余心忽有得,欲语又还忘”,诗人表达了一种突然涌现的心灵感悟,但随即又被遗忘。这里的"余心"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而"忽有得"则是对灵感来临时那份难以言说的满足与喜悦之情。而“欲语又还忘”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难以用语言捕捉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内心世界中灵感与遗忘之间微妙的交织。

收录诗词(212)

朱继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绍定五年进士。工诗,时人多所称引。有《静佳乙稿》

  • 字:季实
  • 号:静佳
  • 籍贯:建宁建安

相关古诗词

行路难赠萧坦翁

行路难,居不易,旋买生柴煮一字。

三千风月不直一杯水,何用狂吟动天地。

君不见陆天随,忍穷读书白眼屠沽儿。

又不见孟东野,载少于车车是借。

丈夫吐气摩星斗,六印黄金真唾手。

莫吟诗,诗能穷人君不知。

古人坐诗穷到骨,今人方笑古人痴。

又闻夜半舟移壑,却叹东门黄犬华亭鹤。

人生短长无百年,富贵未必如贱贫。

富贵贱贫何足据,出门总是亡羊路。

居不易,行又难,况是长安十二门。

相逢一笑岂易得,莫惜床头沽酒钱。

形式: 乐府曲辞

冷泉亭

白猿弄清泚,秋入山骨冷。

老僧怯凭栏,忽失袈裟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梗]韵

沧浪风月

我登沧浪亭,复歌沧浪曲。

歌竟复长歌,杳杳山水绿。

天风吹散发,山月照濯足。

为谢独醒人,渔家酒初熟。

形式: 古风

和颜长官百咏(其一)边庭

年年塞草欲秋时,左右红旗说战机。

介胄粗官应有语,而今宰相好吟诗。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