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后有感而作(其二)

薄命书生不足论,春来憔悴寄荒村。

花閒也作南华梦,眼底还无北海尊。

风掠平波寒剪剪,云拖残雨昼昏昏。

兴来偶逐归禽返,镫火人家半掩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落魄书生在荒村中的凄凉境遇与内心深处的孤寂情感。开篇“薄命书生不足论”,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处境,暗示其命运多舛,难以言表。接着,“春来憔悴寄荒村”一句,通过季节的变化反衬出人物的身心疲惫,身处荒凉之地更显孤独。

“花閒也作南华梦,眼底还无北海尊”两句,运用典故,以“南华梦”比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北海尊”象征高远的理想或志向,表达了书生虽身处困境,但心中仍怀有不灭的希望与追求。“花閒”二字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凄美,与人物内心的挣扎形成对比。

“风掠平波寒剪剪,云拖残雨昼昏昏”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天色阴沉的画面,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恶劣天气,也暗喻了书生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迷茫与困惑。风的“寒剪剪”和云的“拖残雨”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强化了诗中氛围的压抑与沉重。

最后,“兴来偶逐归禽返,镫火人家半掩门”两句,以书生偶然兴起,追逐归鸟返回,与周围人家半掩的门户形成对比,既表现了书生对自由与温暖的渴望,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他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整个画面既有生机,又充满无奈与哀愁,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复杂心境和对命运的无力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逆境中挣扎、内心充满矛盾与希望的书生形象,展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60)

段成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段克己弟。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生卒年:1230

相关古诗词

送史生仲恭北上

裘马翩翩事远游,少年豪举气横秋。

爱君早有四方志,为我能无一日留。

击筑悲歌增感慨,倒瓶浊酒浣离愁。

他时相忆劳回首,何处风沙认晋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仲坚将去平水成行之夕饮于史氏之山斋

得子胶胶扰扰閒,往来未熟各衰颜。

百年更有几回醉,一月都无数日閒。

不放肝肠中白堕,将何面目对青山。

相逢且尽今朝乐,明日红尘复市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斋居偶成(其一)

赤子谁能捋虎须,溪山好处飏轻裾。

头颅久觉非侯相,颜面从教与世疏。

一榻清风尘士外,半轩黄菊雪霜馀。

明经自为儿孙计,敢与鸿儒论石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斋居偶成(其二)

湛如古井冷无波,钝若吴钩涩未磨。

半纸功名蜗左角,百年身世蚁南柯。

天翻地覆亲曾见,莫四朝三多几何。

万事转头供一笑,向来事业尽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