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过黄花渡,沽白酒,因成,呈天休

猎猎霜风,濛濛晓雾。归来喜踏江南路。

千林翠幄半红黄,试看青女工夫做。

茅舍疏篱,竹边低户。谁家酒滴真珠露。

旋酤一盏破清寒,趁晴同过黄花渡。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南风光图。开篇“猎猎霜风,濛濛晓雾”两句,生动地捕捉了清晨霜风中的氛围,以及细薄的晨雾笼罩着大地,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宁静的意境。紧接着“归来喜踏江南路”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江南美好景致的喜悦之情。

接下来的“千林翠幄半红黄,试看青女工夫做”,则是描绘秋天山林间枫叶变色的壮丽景象,以及农妇们在收获季节里忙碌的劳作场面。这里的“千林”指的是成片的森林,“翠幄”形容树木繁茂而如幕帐一般,“半红黄”则是秋叶变色的生动写照;“试看青女工夫做”,则透露出诗人对劳作农妇生活的关注与赞美。

以下两句“茅舍疏篱,竹边低户”,通过对茅屋和竹篱、低矮的茅屋门口的描绘,再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恬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疏”、“低”字眼,以突出乡间住宅的简朴自然。

至于“谁家酒滴真珠露”,则是在写诗人在行走中发现某户人家酿制出的美酒,如同珍贵的珠露一般,流露出对这份平凡生活中的佳境的赞赏。而后面的“旋酤一盏破清寒”是说诗人品尝这份美酒,感受到它温暖而不失清醇,驱散了秋天的凉意。

最后,“趁晴同过黄花渡”,则是在描绘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与某些人共同经历过那座充满着金黄色花朵的小桥(黄花渡)。这里的“趁”字表明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珍惜,以及与他人共享这份美好瞬间的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致、劳作生活和平凡美好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收录诗词(61)

卢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字叔阳,(一作叔易)号丑斋,里居及生卒年均不祥。尝仕州县,多与同官唱和。其他事迹不可考。著有哄堂词(亦作烘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为辞通俗,咏物细腻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

秋色人家,夕阳洲渚。西风催过黄华渡。

江烟引素忽飞来,水禽破暝双双去。

奔走红尘,栖迟羁旅。断肠犹忆江南句。

白云低处雁回峰,明朝便踏潇湘路。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醉蓬莱.上南安太守庚戌正月

正春回紫陌,瑞霭飞浮,暖风轻扇。

皓月初圆,觉严城寒浅。

彩结鳌山,纱笼银烛,与□花争艳。

午夜融和,红莲万顷,一齐开遍。

讼简民熙,史君行乐,簇拥朱轮,旌旗辉暖。

鼎沸笙歌,遏行云不散。

咫尺泥封,促朝天陛,侍玉皇香案。

来岁元宵,龙灯影里,金杯宜劝。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鹧鸪天

初过清明春昼长。紫红香雾蔼华堂。

朱颜阿母逢生旦,彩戏儿孙捧寿觞。

齐祝颂,喜平康。天教两鬓正苍苍。

壶中日月应长久,笑看蟠桃几度芳。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题广文官舍竹外梅花呈万教

阁雨浮云寒尚轻。商量雪意未全成。

莫嫌竹外萧然处,忽有幽香透鼻清。

诗兴逸,酒魂醒。主人留客更多情。

不辞满引成痴客,且把梅花醉一觥。

形式: 词牌: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