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娲皇补天遗石在,神官鞭驱置东海。
异僧手持鬼斧来,斫成双塔碧崔嵬。
东塔八角摩苍穹,西塔五层齐华、嵩。
天擎得此两巨柱,触倒不复愁共工。
绝技通神神呵护,露槃白日罩烟雾。
赵颠、朱蹶八百年,对峙苍苍尚如故。
我游开元惊创见,两两塔尖金碧眩。
人间若有青云梯,从此乘风登月殿。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神话与现实交融的景象,以清末近现代诗人林朝崧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开元寺双塔的壮观与神秘。开篇提及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将塔的来历赋予了浓厚的历史色彩,暗示其非凡的意义。"异僧手持鬼斧来"形象地刻画了建造者的神奇力量,双塔因此矗立,一东一西,高耸入云。
东塔“八角摩苍穹”,西塔“五层齐华、嵩”,描绘了塔的形态各异,各有特色。诗人接着强调塔的稳固,即使面对共工撞倒天地的传说,也能屹立不倒,象征着佛法的永恒和力量。塔顶的“露槃”被神秘笼罩,增添了神秘感,而塔龄八百年的“赵颠、朱蹶”则体现了岁月的沧桑。
诗人游历开元寺时,对双塔的惊叹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认为它们如同青云梯,让人向往登天之境。整首诗语言流畅,富有诗意,既赞美了建筑艺术,又寓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想象。
不详
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晋代衣冠族,唐藩割据场。
山连百越远,水接十洲长。
海物鱼盐富,天文牛斗光。
有人览形胜,怀古意茫茫。
胜代遗民岛,金门与厦门。
熊罴今戍卒,虫鹤昔冤魂。
镇海楼船壮,临江鼓角喧。
狂澜从此息,颇、牧在边藩。
万仞石峥嵘,泉山镇郡城。
人言裴祖庙,昔驻越王兵。
战斗有时止,神仙安可成?
蜕岩临大海,登眺不胜情。
助教欧阳子,天南不世才。
家乡三岛近,科第八闽开。
少日读书处,游人访古来。
遗篇那可见,石室满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