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一三)

澄潭月影,静夜钟声。不留而照,不待而鸣。

而亦离闻绝见,非色非声。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祖钦的作品,名为《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第一百一十三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月光倒映在清澈潭水中的景象,以及深夜寺庙钟声悠扬传出的画面。诗人强调月影和钟声虽美,却无需刻意追求或留住,它们自然而然地显现和响起,既非视觉的颜色,也非听觉的声音。

"澄潭月影"象征着寂静与空灵之美,"静夜钟声"则传递出宁静的禅意。"不留而照,不待而鸣"表达了事物的自在与无为,暗示了禅宗中"无我"和"当下即悟"的理念。"离闻绝见,非色非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越感官体验的境界,强调了禅修中对实相的领悟,即超越表象,直指心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引导读者体悟到禅宗关于空性和即时觉悟的教义。

收录诗词(259)

释祖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三)

春日晴,烧痕青,布谷催耕处处鸣。

虽然底事最分明,只是不得将眼看并耳听。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六十一)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到,是义非见闻觉知之所造。

三冬和气暖烘烘,半夜日头红杲杲。

搭著便回,点即不到,已是无端入荒草。

形式: 偈颂 押[皓]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五十五)

晕入灵犀,胎含老蚌。正好修行,正好供养。

有人于此拂袖便行,脚跟下已吃三十拄杖。

何以见得,禅归海,经归藏。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二)

人天眼目,佛祖纲维。千差万别,一以贯之。

克宾法战不胜,南泉斩却猫儿。

形式: 偈颂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