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秦兵部求墨竹(其二)

墨传高节未为精,虚辱佳篇拂素屏。

不敢持毫强羞缩,喜公心已厌丹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翻译

墨迹传递的高尚节操还不够精致
空自蒙受佳作的赞誉擦拭白屏

注释

墨传:通过墨迹传达。
高节:高尚的节操。
未为:还不够。
精:精致。
虚辱:空自蒙受。
佳篇:优秀的作品。
拂:擦拭。
素屏:白屏。
不敢:不敢。
持毫:拿着笔。
强羞缩:勉强羞愧收缩。
喜公:欣喜公正。
心已:内心已经。
厌丹青:厌恶绘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佐的作品,名为《答秦兵部求墨竹(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书法技艺不够精湛,对不起佳篇而辜负了良好的纸张感到羞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过分追捧丹青(即绘画)的审美观念表示不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墨传高节未为精,虚辱佳篇拂素屏。"

这里,“墨传”指的是书法艺术,“高节”可能是指当时知名的书法家或某种特定的书风,但诗人自认为自己的墨色尚未达到那种境界,因此感到“未为精”。而“虚辱佳篇拂素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技艺不够高超,无法与良好的纸张相匹配,从而辜负了这份良好的创作条件的内疚之情。

"不敢持毫强羞缩,喜公心已厌丹青。"

“不敢持毫”意味着诗人因为自知技艺不足,所以不敢拿起毛笔,“强羞缩”则是说如果勉强书写,也只会感到羞愧和局促。而最后一句“喜公心已厌丹青”,表达了诗人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他对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绘画(即“丹青”)的过度追求已经感到不满,认为这种审美倾向已经到了厌烦的地步。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内心的自我反省和对外界审美观念的批判,展现了诗人个人的艺术追求和对当时社会文化现象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7)

王佐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秦兵部求墨竹(其一)

夜到茆亭近竹篱,影随寒月下苔墀。

吟馀未懒萧疏兴,曾写离披一两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赠昙润画鹑

饮啄飞鸣各后先,当时操笔想中传。

生来野态无拘束,万里秋风自在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刘帅画道林冬景

破墨方纨趣向深,烟峦幽景锁冬阴。

溪头雪细春生牖,岩脚风清昼满襟。

千里断云藏片石,一江流水映疏林。

长沙妙迹谁传宝,龙阁精神学士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赠徐子虚画鱼

我尝放意游江湖,喜从钓叟观真鱼。

有时临溪行复坐,秋水无风鱼自如。

鳞鳞鬣滑随上下,回旋戏跃形皆殊。

两两相逢若对语,聚头戢戢摇双须。

忽然散漫皆游去,一半掉尾潜菰蒲。

往来得所弄晴色,圆波触动生浮珠。

困依垂杨看不足,尽日忘归谁与俱。

自从北走尘土窟,十年不复瞻莼鲈。

凭谁画出江湖趣,东海今闻徐子虚。

毫端夺得生时意,京师好事争传摹。

写成双幅辄遗我,展舒活动惊堂隅。

穷搜前古少奇笔,此本只恐人间无。

任教涸辙强濡沫,对面相忘千里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