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

曾来天上宿,梦不离寒矶。

宇宙双台迥,烟波一客归。

姓增江郡重,墓隔越山微。

千古登临意,凄凉带夕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曾经在天宫停留过,梦境中从未离开过那寒冷的礁石。
广阔的宇宙中,两座高台遥相对应,我独自乘船归来于烟波浩渺之中。
姓氏因江郡而显得尊贵,但墓地却隔着遥远的越山,显得微小。
千百年来,登临此地的情感,总是带着凄凉,伴随着夕阳的余晖。

注释

曾:曾经。
宿:停留。
寒矶:寒冷的礁石。
迥:遥相呼应,遥远。
烟波:烟雾和波涛,形容水面广阔。
客:此处指诗人自己。
增:增加,引申为显赫。
江郡:江边的郡县,可能指诗人故乡。
隔:隔开,距离。
微:微小。
千古:千百年。
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或怀念。
凄凉:悲凉,寂寞。
夕晖:夕阳的余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钓台》,通过对钓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自身境遇的感慨。首句“曾来天上宿”暗示了钓台的传说背景,可能与仙人或历史人物有关。接下来的“梦不离寒矶”,诗人将自己与钓台的缘分比喻为梦境,强调其在心中的重要地位。

“宇宙双台迥,烟波一客归”描绘了钓台在广阔天地间孤独而遥远的形象,诗人以“一客”自比,寓言自己漂泊江湖,形单影只。接着,“姓增江郡重,墓隔越山微”暗指钓台所在之地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最后两句“千古登临意,凄凉带夕晖”,诗人以夕阳映照下的钓台,寄寓了对历史长河中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感。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钓台的深深敬仰和自身的孤寂之情。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雨土

丰凶不可问,疑入瘴乡春。

高汉枯无润,刚风吹作尘。

园林霜后色,樵牧雾中身。

四望荒荒白,谁为洗日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剑池

凿开神斧是何年,珠雁金凫锁冷烟。

薜荔带云悬古木,辘轳卷月出秋泉。

岩前洗剑精疑伏,林下烹茶味亦禅。

高倚石阑清啸发,恐惊池底老龙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客怀

道出箫台北,青鞋第几山。

看云生远思,临水觉衰颜。

石室猿空老,花时燕独还。

春光已愁寂,况复在兵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客意

独夜愁如此,殊乡老柰何。

故人经乱少,归梦入秋多。

衣敝邻砧动,书沈海雁过。

灯前空拂剑,酒薄不成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