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忽闻贼杀人,吞声眉已皱。
不知杯中羹,甘肥自何有。
汝身既怕死,物命亦爱寿。
彼此莫相杀,且要无身后。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探讨了生死与共存的主题。诗人通过“忽闻贼杀人,吞声眉已皱”这一开篇,描绘了一幅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画面,引发了读者对生命脆弱性的共鸣。接着,“不知杯中羹,甘肥自何有”,诗人巧妙地将食物与生命的价值联系起来,暗示了生命的珍贵和价值。
“汝身既怕死,物命亦爱寿”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都渴望生存和长寿。这种普遍的生命诉求构成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共同基础。
最后,“彼此莫相杀,且要无身后”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共处、避免暴力冲突的呼吁,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共同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最初的震惊和悲痛逐渐转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共处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思考。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忍人喜啖脍,砧几膏血洒。
想见鱼痛时,正似人遭剐。
咀嚼称珍奇,恻隐略无也。
影响恐非遥,不在九泉下。
肉食未必珍,蔬食未必恶。
若知妄想根,始笑舌头错。
此身喻行厕,臭秽相勾络。
打破饭袋子,光明常阴速。
买肉须要肥,买鱼须要活。
买酒须要美,买田须要阔。
买婢须要峭,买奴须要黠。
若教买香烧,一毛不肯拔。
美食意生贪,粗食心起怒。
喃喃嗜饱满,殊不知来处。
人生一饭间,贪嗔痴悉具。
智者善思惟,莫为餔啜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