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其二十)

肉食未必珍,蔬食未必恶。

若知妄想根,始笑舌头错。

此身喻行厕,臭秽相勾络。

打破饭袋子,光明常阴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对食物选择与人生追求的思考。首先,诗人通过“肉食未必珍,蔬食未必恶”两句,提出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观点,强调了食物本身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是否为肉类或蔬菜,而在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与选择。

接着,“若知妄想根,始笑舌头错”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人们在追求美食时可能陷入的虚妄幻想,而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这些幻想的本质,并从中解脱出来。这里,“舌头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贪恋口腹之欲而做出错误判断的心理状态。

“此身喻行厕,臭秽相勾络”则将人的身体比作行走的厕所,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内心的清洁与精神的提升,被欲望所束缚,如同身处污秽之中。这种比喻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代人生活状态的担忧与批判。

最后,“打破饭袋子,光明常阴速”这两句提出了摆脱物质束缚、追求内心光明的建议。这里的“饭袋子”象征着物质生活的束缚,而“打破饭袋子”意味着要勇于放弃对物质的过度依赖,去寻找内心的真正满足。同时,“光明常阴速”则暗示了在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在光明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光明终将到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满足,而非仅仅局限于物质的享受。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寺(其二十一)

买肉须要肥,买鱼须要活。

买酒须要美,买田须要阔。

买婢须要峭,买奴须要黠。

若教买香烧,一毛不肯拔。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二十二)

美食意生贪,粗食心起怒。

喃喃嗜饱满,殊不知来处。

人生一饭间,贪嗔痴悉具。

智者善思惟,莫为餔啜误。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二十三)

人生贵无求,乐善而知足。

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藜羹傲鼎食,草茵欺绣褥。

须知高明家,鬼神瞰瞒天。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

有个聪明汉,家中五欲全。

吃得肉已饱,来寻僧说禅。

心口自违背,佛祖望齐肩。

不知有底急,平白要瞒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