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朝议同年谢光与景仁同年见过

结绶东堂同发策,白头相值益相亲。

却思景祐无多日,共见元丰有几人。

天下高名归广受,古来交道重雷陈。

谢公身老才方壮,落笔成章字字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东堂一起接受考试,白发苍苍的我们更加亲近。
回想起景祐年间的日子已经不多,共同见证元丰年间的又有几人呢?
天下的崇高名声都归于您,自古以来交友之道看重忠诚如雷陈一般。
虽然谢公您年事已高,但才华依旧旺盛,落笔成章,字字新颖。

注释

结绶:接受官职或考试。
东堂:古代学府或朝廷的讲堂。
相值:相遇。
景祐:北宋仁宗的年号。
共见:共同经历。
元丰:北宋神宗的年号。
几人:少数人。
高名:崇高名声。
广受:广泛接受。
雷陈:古人以雷声比喻诚信,此处指忠诚。
谢公:对对方的尊称,可能指代某位有威望的人。
身老:年老。
才方壮:才华正值旺盛。
字字新:每个字都新颖独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以及对友谊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结绶东堂同发策”表达了与同侪在东堂一同参与考试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学子间互相激励、共同进取的氛围。“白头相值益相亲”则写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之间的情谊变得更加深厚。

“却思景祐无多日,共见元丰有几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顾,以及对于能共同见证历史变迁的人数不多的感慨。这里的“景祐”和“元丰”都是北宋年号,通过这些年号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时代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体会。

“天下高名归广受,古来交道重雷陈”则是对历史上那些声名显赫的人物和他们之间深厚友谊的赞美。这里通过“广受”和“雷陈”,塑造了一个盛名之人及其交游广泛、交情深厚的形象。

最后,“谢公身老才方壮,落笔成章字字新”则是对谢光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于谢光虽年迈但文思依旧犀利、笔下生花的敬仰之情。通过“身老才方壮”的描写,强调了谢公即便在晚年,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和不减当年的才华。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对友谊、时光流逝以及高洁人格的赞美,它通过对往事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留守相公九月八日与潞公宴赵令园有怀去年与景仁秉国游赏

今岁台星聚洛中,甘棠前后雨阴浓。

英辞唱和诗千首,高宴游陪禄万钟。

木末霜繁花未落,云间字小雁相从。

西湖在望亲朋远,节物那堪处处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和聂之美重游东郡

跃马津亭未几何,宦游容易十年过。

飘摇空似随流梗,寂寞犹如挂壁梭。

西岭应馀当日翠,南湖直减几分波。

输君尚得飞征盖,重向东园听楚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聂之美雁

汲汲复栖栖,往来谁与期。

映云才可见,入雾杳难追。

羁枕梦初断,寒闺涕已危。

冥冥远缯缴,愧尔独知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和钱学士呈邵兴宗

霜露苍苍宰树高,累茵列鼎重鸿毛。

蒹葭自幸犹依玉,髋髀何能学奏刀。

才薄无由禆覆焘,命奇不得报劬劳。

平生念此心先乱,蓼蓼难分莪与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