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坊董正字浙右归觐

去觐毗陵日,秋残建业中。

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

灌木寒樯远,层波皓月同。

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前往毗陵拜见的日子里,已是深秋时节,建业城中满是秋意。
莎草低垂在古老的石城边,广阔的山峦与浩瀚的海门之间显得空旷无垠。
远处的灌木丛与冷清的船桅相映,层层波浪中皎洁的月光与之共融。
何时才能再次欢聚,共赴春日,在少阳宫中校阅壮志豪情。

注释

去觐:去拜见。
毗陵:地名,代指某地。
秋残:深秋,秋天将尽。
建业:古地名,今南京,此处代表都城。
莎垂:莎草低垂。
石城:古城,可能指代历史久远的城市。
山阔:山峦广阔。
海门:大海的门户,此指广阔的海岸线或海口。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树木。
寒樯:冷清的船桅,樯为船上挂帆的杆子。
层波:层层叠叠的波浪。
皓月:明亮的月亮。
何当:何时能够。
春集:春天聚集。
少阳宫:宫殿名,象征性的聚会地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离别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春天和朋友重逢的期待与向往。

“去觐毗陵日,秋残建业中。” 这两句设定了时间和地点,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正准备离开建业(今南京一带)前往毗陵(今江苏镇江)。这里的“秋残”给人以萧瑟凄凉之感,透露出一种离别的哀愁。

“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 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诗人的情怀。莎草下垂,衬托出一座古老的石城,而远处的山峦辽阔,海门寥寥无人,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荒凉与孤独。

“灌木寒樯远,层波皓月同。” 这里诗人的视线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灌木在冷风中摇曳,树枝的尖端伸向远方,而层层叠叠的水波和洁白的明月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秋夜图景。

“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期待着何时能与朋友们在少阳宫(古代皇家狩猎之地)重聚,一起迎接新春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萧瑟、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春日欢聚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174)

马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字:虞臣
  • 籍贯: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
  • 生卒年:799—869

相关古诗词

送柳秀才往连州看弟

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皇甫协律淮南从事

辟书丞相草,招作广陵行。

隋柳疏淮岸,汀洲接海城。

楚樯经雨泊,烟月隔潮生。

谁与同尊俎,鸡鸾集虎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顾非熊下第归江南

无成西别秦,返驾江南春。

草际楚田雁,舟中吴苑人。

残云挂绝岛,迥树入通津。

想到长洲日,门前多白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

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