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唐起居前后见寄二首(其二)

何处吊灵均,江边一老人。

汉仪君已接,楚奏我空频。

直道其如命,平生不负神。

自伤庚子日,鵩鸟上承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何处祭奠屈原,河边有一位老者。
汉朝的礼制你已经继承,而我只能徒然演奏楚辞的乐章。
坚守正道就像命中注定,一生都不曾辜负神明的期望。
独自感伤在庚子之日,鵩鸟飞上尘埃,似乎预示着不幸。

注释

何处:哪里。
灵均:屈原的字。
江边:河边。
老人:年长的人。
汉仪:汉代的礼仪制度。
君已接:你已经继承。
楚奏:楚国的音乐或诗歌。
空频:徒然频繁地。
直道:正直的道路。
其如命:如同命中注定。
不负神:不辜负神明。
庚子日:庚子年的一天(这里可能指1900年,庚子年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
鵩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常被视为凶兆。
承尘:飞上尘埃,象征死亡或不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名为《酬唐起居前后见寄二首(其二)》。诗中通过吊唁灵均的老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命运的无奈感受。

“何处吊灵均,江边一老人。”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凄凉的情境,灵均可能是一个已故去的人物,而这个老人在江边吊唁他的灵魂,传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汉仪君已接,楚奏我空频。” 这两句中,“汉仪君”可能指的是一位官员或是某种礼仪的代称,而“我空频”则表明诗人自己的感受,似乎是在说尽管不断地有消息或音信传来,但都与自己无关。

“直道其如命,平生不负神。” 这两句强调了对命运的顺从和接受,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我清白、无愧于心的态度。

“自伤庚子日,鵩鸟上承尘。” 最后两句则充满了悲凉,“庚子日”可能是指某个不幸的日子,而“鵩鸟上承尘”形象暗示着一种宿命的无力感,仿佛连天空中的鸟儿也在承受尘世的压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哀,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鄱阳大云寺一公房

尽日陪游处,斜阳竹院清。

定中观有漏,言外證无生。

色界聊传法,空门不用情。

欲知相去近,钟鼓两闻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歙山栖霞寺

明徵君旧宅,陈后主题诗。

迹在人亡处,山空月满时。

宝瓶无破响,道树有低枝。

已是伤离客,仍逢靳尚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酅公合祔挽歌

草露前朝事,荆茅圣主封。

空传馀竹帛,永绝旧歌钟。

清镜无双影,穷泉有几重。

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山居即事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

杨君闲上法,司命驻流年。

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

抱孙堪种树,倚杖问耘田。

世事休相扰,浮名任一边。

由来谢安石,不解饮灵泉。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