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后达多晚荣,速得多疾倾。

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

在暖须在桑,在饱须在耕。

君子贵弘道,道弘无不亨。

太阳垂好光,毛发悉见形。

我亦二十年,直似戴盆行。

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

未必尽有玉,玉且间石生。

精卫一微物,犹恐填海平。

形式: 古风

翻译

功名来得晚,衰败也快
你看盖大厦,哪有一日完
温暖时需勤劳,吃饱时要耕耘
君子重视大道,道广则无不通
阳光普照下,毫发无所隐藏
我已二十载,却像头戴破盆
荆山出美玉,每块石头都坚韧
并非处处有玉,玉石间夹杂石子
精卫虽小物,仍志在填平大海

注释

多晚:晚得不寻常。
疾倾:快速衰落。
大厦:宏伟的建筑。
一日成:短时间内完成。
在暖:在温暖的时候。
在饱:在吃饱的时候。
弘道:弘扬大道。
无不亨:没有不通达的。
毛发悉见形:细微之处都能显现。
直似:简直好像。
戴盆行:头戴破盆行走。
荆山:古代山名。
坚贞:坚定忠诚。
未必尽有玉:不一定处处都有玉。
玉且间石生:玉石夹杂在石头中生长。
精卫:神话中的小鸟。
填海平:填满大海。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朋友对另一个朋友的过去荣耀和现实状况进行反思,并以此劝诫后者要珍惜时光,努力进取。诗中的意象丰富,寓意深远。

“后达多晚荣”开篇便点明了主题:成功往往来得迟缓,而失去的机会则迅速流逝。这两句警示人们不应等闲置散,要积极追求自己的目标。

接着,“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通过建筑宏伟宫殿的比喻,强调任何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诗人在这里提醒读者要有耐心,要懂得等待和持续付出。

“在暖须在桑,在饱须在耕。”这两句直接引用了农事,强调了勤劳与收获之间的关系。在温暖的时候就应种植桑树(指种桑养蚕),在吃饱的时候就要进行耕作。这是对勤奋生活态度的赞美,也是对未来规划和准备的提醒。

“君子贵弘道,道弘无不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弘道,即广泛地实践正义之道;无不亨,则是指这种道德修养能够带来普遍的利益和圆满。

“太阳垂好光,毛发悉见形。”太阳象征着明亮与生命力,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中万物显露真实面貌的情景,用以比喻人的品行应当如同日光一般纯洁无瑕。

“我亦二十年,直似戴盆行。”诗人提到自己也已经度过了二十个春秋,却感觉自己就像在头顶上戴着一个盆一样走路,这里的“盆”形象可能暗示着重负或是生活的压力。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自我成长与责任感的深刻体验。

最后两段,“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未必尽有玉,玉且间石生。”通过描述荆山出产美玉,但并非所有石头都是玉来比喻人世间不乏才能之士,但真正的才俊却如同珍贵的玉石般隐藏在众多普通之人中。

“精卫一微物,犹恐填海平。”这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即使是极其微小的事物,也有可能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的一部分。这里的“精卫”指的是细小到难以察觉的尘埃,而“填海平”则是在形象地表达着任何事物都有其价值和作用,哪怕它再微不足道。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提出了对于个人修养、时间宝贵、努力进取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1)

聂夷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唐末诗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 字:坦之
  • 籍贯: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871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短歌行

八月木阴薄,十叶三堕枝。

人生过五十,亦已同此时。

朝出东郭门,嘉树郁参差。

暮出西郭门,原草已离披。

南邻好台榭,北邻善歌吹。

荣华忽销歇,四顾令人悲。

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

古人耻其名,没世无人知。

无言鬓似霜,勿谓事如丝。

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秋夕

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乃学。

玄发不知白,晓入寒铜觉。

为才未离群,有玉犹在璞。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胡无人行

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腰间悬陆离,大歌胡无行。

不读战国书,不览黄石经。

醉卧咸阳楼,梦入受降城。

更愿生羽翼,飞身入青冥。

请携天子剑,斫下旄头星。

自然胡无人,虽有无战争。

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

形式: 古风

哭刘驾博士

出门四顾望,此日何徘徊。

终南旧山色,夫子安在哉。

君诗如门户,夕闭昼还开。

君名如四时,春尽夏复来。

原野多丘陵,累累如高台。

君坟须数尺,谁与夫子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