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自遣

茅屋周回松竹阴,山翁时挈酒相寻。

无人开口不言利,只我白头空爱吟。

月在钓潭秋睡重,云横樵径野情深。

此中一日过一日,有底闲愁得到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四周围绕着松竹的茅屋,山中的老翁时常带着酒来访。
这里的人开口闭口都是利益,只有我这白发人独自喜爱吟诗作对。
秋夜月光洒满钓鱼潭,云雾缭绕在砍柴的小路上,野外的情趣更加浓厚。
在这里度过一天就像过一天,内心却无闲愁来打扰。

注释

茅屋:简陋的房屋。
周回:环绕。
松竹阴:松竹树荫。
山翁:山中的老者。
时:时常。
挈:携带。
酒:酒。
相寻:来访。
无人:没有别人。
开口:开口说话。
不言利:不谈论利益。
只:只有。
白头:白发苍苍。
空:只是。
爱吟:喜欢吟诵。
月:月亮。
钓潭:钓鱼的水潭。
秋睡重:秋夜睡眠深沉。
云横:云雾横跨。
樵径:砍柴的小路。
野情深:野外的情趣深厚。
此中:这里。
一日过一日:一天如同一天。
有底:有什么。
闲愁:闲散的忧虑。
到:侵扰。
心:内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开篇“茅屋周回松竹阴,山翁时挈酒相寻”两句,设置了一个幽静自然的环境,茅屋、松竹和山翁都是山居生活的象征,而“时挈酒相寻”则透露出隐士之间的情谊和纯朴的交往方式。

接下来的“无人开口不言利,只我白头空爱吟”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毫不关心,只是沉醉于自己的山居生活之中。这里,“白头”象征着年老,隐含着诗人对世俗的淡然和自己选择的坚守。

“月在钓潭秋睡重,云横樵径野情深”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月在钓潭秋睡重”给人以宁静与深远之感,而“云横樵径野情深”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辽阔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最后,“此中一日过一日,有底闲愁得到心”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的平和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尽管看似平淡,但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山居寄同志

茅斋深僻绝轮蹄,门径缘莎细接溪。

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

风生谷口猿相叫,月照松头鹤并栖。

不是无端过时日,拟从窗下蹑云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

闲来吟绕牡丹丛,花艳人生事略同。

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

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一境别无唯此有,忍教醒坐对支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书事投所知

古陌寒风来去吹,马蹄尘旋上麻衣。

虽然干禄无休意,争奈趋时不见机。

诗思趁云从岳涌,乡心随雁绕湖飞。

肯将骨肉轻离别,未遇人知未得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书斋即事

时清祗合力为儒,不可家贫与善疏。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沿溪摘果霜晴后,出竹吟诗月上初。

乡里老农多见笑,不知稽古胜耕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