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仰看鸾鹄刺天飞,富贵功名老不思。

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

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

遣子穷愁天有意,吴中山水要清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和晁同年九日见寄》。从这短暂的摘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怀念与现实无奈的心境。

"仰看鸾鹄刺天飞,富贵功名老不思。" 这两句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鸾鹄,即仙鹤,是传说中能够飞升至天界的神鸟。诗人仰望着这些象征高洁自由的生物,而自己则是已经历经沧桑,富贵功名对他来说已不再有所追求。

"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失落与哀伤的情绪。病马喻指诗人自己已经不复当年壮志凌云的状态,而“骚人”则是对古代才子骚宾王的引用,表现了长时间的心灵负担和秋天特有的萧瑟感。

"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历史的宿命观和个人情感的无常。重九指的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一种对抗衰老、追求长寿的日子。诗人感慨于古今多少英杰都有此刻的凄凉,而自己与西湖的别离,又将这份情感寄托给谁呢?

"遣子穷愁天有意,吴中山水要清诗。" 最后两句则是对子女远行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写。“遣子”指的是让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去追求自己的道路,而“穷愁”则是对于他们可能面临困境的担忧。最后,“吴中山水要清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即便是在艰难和贫困中,也能保持心灵的清净,并且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在世界。

总体而言,这段摘录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情感世界与他那不羁的思想情操,是一首融合了自我反思、历史感怀与自然美景描绘的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乔施州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

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一)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看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二)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雪夜独宿柏仙庵

晚雨纤纤变玉霙,小庵高卧有馀清。

梦惊忽有穿窗片,夜静惟闻泻竹声。

稍压冬温聊得健,未濡秋旱若为耕。

天公用意真难会,又作春风烂漫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