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独宿柏仙庵

晚雨纤纤变玉霙,小庵高卧有馀清。

梦惊忽有穿窗片,夜静惟闻泻竹声。

稍压冬温聊得健,未濡秋旱若为耕。

天公用意真难会,又作春风烂漫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雪夜景象,诗人苏轼在深夜里独自宿于柏仙庵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宁静。全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趣浓郁。

“晚雨纤纤变玉霙,小庵高卧有馀清”这两句表明夜晚细雨转变为雪花轻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诗人在小庵中安静地休息,感受着余留的清凉。

“梦惊忽有穿窗片,夜静惟闻泻竹声”梦境被突如其来的风声所打断,而夜深人静之时,只能听到竹叶间微弱的水珠滴落的声音。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诗人的觉醒。

“稍压冬温聊得健,未濡秋旱若为耕”这两句则是对比之美。春雨虽然还未来临,但已有预感,而现在的寒冷尚可忍受,不如干燥的秋季那么难以忍受。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节流转的细腻感知。

“天公用意真难会, 又作春风烂漫晴”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诗人认为上天的安排难以揣测,但同时又期待着春风和明媚的晴朗天气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雪景、雨声、寒冷与温暖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夜中宿于庵堂内外的宁静与孤寂,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自然界不可预测变化的理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

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方将怨无襦,忽复歌《缁衣》。

堂堂孔北海,直气凛群儿。

朱轮未及郊,清风已先驰。

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

滔滔满四方,我行竟安之。

何时剑关路,春山闻子规。

形式: 古风

别东武流杯

莫笑官居如传舍,故应人世等浮云。

百年父老知谁在,惟有双松识使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留别雩泉

举酒属雩泉,白发日夜新。

何时泉中天,复照泉上人。

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

还将弄泉手,遮日向西秦。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

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惟见使君诗。

应问使君何处去,凭花说与春风知。

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矣。

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