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山中的寂寞与孤独,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间风光,其中既有自然之美,又不乏生活之琐碎,更融入了个人情感之波澜。
“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这里描写的是山中五月、六月的景象,虽是夏季,却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呈现出一种秋天般的萧瑟与凉爽。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与自然之异乎寻常。
“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诗人笔下,松花轻飘,如雪般覆盖大地,而鹤则乘风而起,远走高飞。万顷的白云,在蓝天中悠然自得,仿佛在诉说着山间的宁静与自由。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夜晚时分,一只蟾蜍不知不觉地坠入了古井之中,而那密布的森林,则像是用最坚固的锁链将寒冷的树叶紧紧封存。这里透露出一种神秘与静谧。
“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清晨时分,露水如珠般挂在草尖上,而小溪之旁,一只蛙偶尔跳跃后,便又归于宁静。这里传递出的是一种生命力的活力与大自然的和谐。
“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诗中所述的鸟儿并未入睡,它们在寒冷的树枝间哀鸣,似乎也感受到了山中的孤独与忧伤。
“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萤火虫在夜晚时分跳舞于小路上,而山腰间的古石则因露水而显得湿润。这里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孤寂生活的一丝哀愁。
“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远方传来的钟声,让人联想到了遥远的地方。然而,蝴蝶和蜚蠊的踪迹,却无从得知,这里表达了对远方事物的好奇与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则是写诗人在端午节这一特定时刻,对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端午节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传统意义的日子,诗人此举亦可视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细雨初歇后,梅子已然饱满,而龙孙(指幼小的龙)则在空中自由飞翔。这一段落笔生花,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生命力与生机。
“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诗人在山中生活,四周萧瑟,却也找到了生存的方式。这里表达了一种自足的情怀。
“忆著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诗人回想起往年的端午节,那时候的风情与现在大不相同。这一句中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对山居生活的进一步描绘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缅怀。诗人通过对周遭环境细腻入微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份孤寂生活的接受与享受,以及对历史记忆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将山中隐逸之情和对传统节日的怀念融为一体,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观点与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