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

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佩身。

丽如三五月,可望难亲近。

嚬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谁能问。

欲求巧笑如生时,歌尘在空瑟衔丝。

神来未及梦相见,帝比初亡心更悲。

爱之欲其生又死,东流万代无回水。

宫漏丁丁夜向晨,烟消雾散愁方士。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华丽的闺房中,羽帐华烛照耀,方士深夜降临,祈求夫人的神灵庇佑。
她的美如芙蓉般半遮半掩,身姿曼妙,期待着佩戴玉环的时刻。
她美丽得如同三月十五的满月,令人向往却难以接近。
她轻颦黛眉,眼神深邃,虽有犀利却沉默不语,春情秋恨无人能懂。
想要找回她生前的笑容,歌声仿佛还在空中的瑟中回荡。
神灵虽至,梦境中相见却未能尽欢,皇帝心中悲痛,如同初失所爱。
对她的爱恋,既希望她活着又希望她死去,就像东流的江水,永无回头。
宫中的漏壶声声滴答,夜已渐近黎明,方士的法术也无法驱散愁绪。

注释

璿闺:华丽的闺房。
羽帐:装饰羽毛的帷帐。
方士:古代术士或炼丹家。
环佩:古代妇女佩戴的玉饰。
嚬黛:皱眉黛色,形容女子忧愁。
春思秋怨:春天的思念,秋天的哀怨。
歌尘:歌声留下的痕迹。
宫漏:宫廷中计时的漏壶。
愁方士:使方士感到愁苦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作品,名为《李夫人歌》。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

璿闺羽帐华烛陈,描绘了一幅盛宴场景,璎珞、羽扇、华丽的帐幕与烛光交织出一种奢华而神秘的氛围。方士夜降夫人神,则透露出超自然的元素,这里的“夫人”很可能指的是李夫人,一位美貌而又有着非凡身份的女性。

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佩身,将花卉与珍贵的玉石相结合,塑造出一个既神秘又高贵的形象。芙蓉色可能暗示了李夫人的美丽,而“环佩身”则让人联想到她的华丽装饰和不凡身份。

丽如三五月,可望难亲近。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哀愁,三月之时万物盛开,但这份美丽却是如此遥不可及。

嚬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谁能问。这里的“嚬黛”形容眉宇间的忧伤,而“春思秋怨”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怨恨,但这些情感却无法向他人倾诉。

欲求巧笑如生时,歌尘在空瑟衔丝。这两句诗中,“巧笑如生时”可能是对李夫人的赞美,而“歌尘在空瑟衔丝”则是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和缅怀。

神来未及梦相见,帝比初亡心更悲。这里诗人表达了即便是在梦中与所思念之人的相见也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愿望,而这种失落感让人更加悲痛。

爱之欲其生又死,东流万代无回水。这两句是对逝去美好的极度哀思和无奈。诗人内心深处的爱恋和这份感情的不再可能,是一种永恒的失落,就如同河水东流,无法倒转。

宫漏丁丁夜向晨,烟消雾散愁方士。这两句则是在描绘一个静谧而孤寂的夜晚景象,钟声敲响,夜深人静,而诗人的忧愁却如同消散的烟雾一样,无法驱散。

这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和逝去时光的描绘,以及对超自然元素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既向往美丽与神秘,又深陷哀愁与无奈的诗人形象。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沙上月

黄昏潮落南沙明,月光涵沙秋雪清。

水文不上烟不荡,平平玉田冷空旷。

形式: 古风

沛中怀古

烟芜歌风台,此是赤帝乡。

赤帝今已矣,大风邈凄凉。

惟昔仗孤剑,十年朝八荒。

人言生处乐,万乘巡东方。

高台何巍巍,行殿起中央。

兴言万代事,四坐沾衣裳。

我为异代臣,酌水祀先王。

抚事复怀昔,临风独彷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陇头水

陇头水,千古不堪闻。生归苏属国,死别李将军。

细响风凋草,清哀雁落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周先生画洞庭歌

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

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

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

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

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

林冰摇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

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

玉壶先生在何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