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天不高,地不大,惟有真心,物物俱含载。

不用之时全体在,用即拈来,万象周沙界。

虚无中,尘色内,尽是还丹,历历堪收采。

这个鼎炉解不解,养就灵乌,飞出光明海。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翻译

天空并不高,大地也不大,只有真诚的心,万物都包含其中。
即使不使用,它也完整存在,需要时只需提取,涵盖世间万物。
在虚无和尘世之间,隐藏着精华,清晰可见,等待我们去采集。
这个神秘的炉子能否理解,它养育了神奇的乌鸦,从光明之海飞出。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名为《苏幕遮》。从诗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道法修炼的理解。

"天不高,地不大,惟有真心,物物俱含载。"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与心灵关系的独到见解。在这里,“天不高,地不大”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描述,而是指在道法的修炼中,对于外界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常人的尺度。"惟有真心"则强调了内心的重要性,即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的纯净与澄明状态,这种状态下能将万物都包容其中。

"不用之时全体在,用即拈来,万象周沙界。"

这里诗人描绘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当不需要使用这种真心时,它就如同存在而不显现,一旦有所需它便能立即呈现,能够洞察万事万物,就像是站在沙滩之上,环视四周的广阔世界。

"虚无中,尘色内,尽是还丹,历历堪收采。"

这几句诗歌颂扬的是道法中的修炼过程。“虚无中”指的是超脱世俗的虚幻状态,而“尘色内”则意味着在物质世界中寻找精神的纯净。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通过对内心的修炼,达到一种精神层面的转化,即"尽是还丹"。"历历堪收采"描述的是这种修炼过程中,对于内在精华的不断提取与积累。

"这个鼎炉解不解,养就灵乌,飞出光明海。"

最后两句诗,"这个鼎炉解不解"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修炼过程中的疑惑或是自我省察,即对于自己的内在世界和精神修为的深入探究。"养就灵乌"则是指通过不断的修炼,使得心灵如同黑鸟般成长起来,而"飞出光明海"则象征着达到一种超脱与自由的境界,心灵得以在广阔的光明之中翱翔。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法修炼的深刻理解和内在世界的追求。通过对宇宙、心灵以及修炼过程的描绘,吕岩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精神自我实现的境界。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令

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

无遮四壁任萧然,万象森罗为斗拱,瓦盖青天。

无漏得多年,结就因缘。

修成功行满三千,降得火龙伏得虎,陆路神仙。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梧桐影

明月斜,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形式: 词牌: 梧桐影

满庭芳

大道渊源,高真隐秘,风流岂可知闻。

先天一气,清浊自然分。

不识坎离颠倒,谁能辨,金木浮沈。

幽微处,无中产有,涧畔虎龙吟。

壶中,真造化,天精地髓,阴魄阳魂。

运周天水火,燮理寒温。

十月脱胎丹就,除此外,皆是傍门。

君知否,尘寰走遍,端的少知音。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霜天晓角

乾坤未裂。有物如何别。

解把鸿濛擘破,说不知、知不说。妙诀。真难彻。

知音世所绝。要识阴阳颠倒,月中日、日中月。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