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八首(其八)

墨翟造木鸢,三年乃能飞。

梓庆齐七日,削鐻侔精微。

从来绝世技,宁寂中自挥。

至妙待孤赏,甘为庸俗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感遇十八首(其八)》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以墨翟造木鸢和梓庆削鐻两个典故为引,表达了对技艺追求与社会评价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墨翟造木鸢,三年乃能飞。梓庆齐七日,削鐻侔精微。

这两句通过墨翟和梓庆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匠人对于技艺的执着追求。墨翟花费三年时间,终于让木鸢得以飞翔;梓庆在齐国七天的时间里,将鐻(一种乐器)雕刻得精细无比。这两位古代工匠的成就,体现了他们对技艺极致的追求,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从来绝世技,宁寂中自挥。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技艺的卓越性,以及匠人在孤独中自我实现的过程。绝世之技,往往需要匠人在寂静中,不受外界干扰,独自挥洒技艺,才能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至妙待孤赏,甘为庸俗讥。

最后两句则揭示了技艺与社会评价之间的矛盾。真正的艺术或技艺,往往需要等待知音的欣赏,而非迎合大众的口味。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感慨,即高超的技艺可能不被理解或认可,甚至遭受庸俗之人的非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探讨了技艺追求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追求卓越过程中面临的孤独与挑战。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十八首(其九)

家本汉台边,且谈卢城事。

晋代昔陵夷,循寇飘风至。

黑云压城堞,白刃走官吏。

赤流溢通衢,阴雨出魑魅。

龙骧虽云廉,不镇兵戈气。

虽有高墉登,射隼曾何利。

遂使江干客,年年抆愁泪。

我欲歌此曲,此曲辞未既。

形式: 古风

感遇十八首(其十)

昔我思遐方,诘曲赴羊肠。

猛虎嗥我前,山魈窥我旁。

风沙乱耳目,荆棘牵衣裳。

一行复九憩,中道正彷徨。

积岁望歧路,潸然中自伤。

焉知有云术,大鸟何翱翔。

非逢羡门子,尘土空摧藏。

君今从我游,一举横八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遇十八首(其十一)

子羽不繇径,渡江能刺蛟。

子房若妇人,椎秦翊汉朝。

不为方有为,闇闇成昭昭。

应龙不常信,危岑无长条。

周公才至美,所贵乃不骄。

形式: 古风

感遇十八首(其十二)

秦王一四海,四海复不一。

英雄各方起,使者分途出。

坑儒虐黔首,奚止长城卒。

大势已分离,犹然用权术。

观其狂且愚,曷云保已物。

独有桃花源,桑麻自森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