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八首(其十)

昔我思遐方,诘曲赴羊肠。

猛虎嗥我前,山魈窥我旁。

风沙乱耳目,荆棘牵衣裳。

一行复九憩,中道正彷徨。

积岁望歧路,潸然中自伤。

焉知有云术,大鸟何翱翔。

非逢羡门子,尘土空摧藏。

君今从我游,一举横八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遇十八首(其十)》,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遥远地方的艰难旅程,途中遭遇猛虎与山魈的惊险,以及风沙荆棘带来的困扰。诗人感叹于自然环境的险恶,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自我哀伤的情感。

“昔我思遐方,诘曲赴羊肠。” 开篇即以“遐方”、“羊肠”描绘出旅途的遥远与崎岖,预示着接下来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猛虎嗥我前,山魈窥我旁。” 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危险,猛虎的咆哮与山魈的窥视,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紧张与恐惧。

“风沙乱耳目,荆棘牵衣裳。” 风沙的肆虐和荆棘的缠绕,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一行复九憩,中道正彷徨。” 描述了诗人行进的艰难,每前行一步都要休息多次,且在旅途中感到迷茫与无助。

“积岁望歧路,潸然中自伤。” 表达了长时间旅行后对未知道路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内心的悲伤。

“焉知有云术,大鸟何翱翔。” 这两句诗中,诗人似乎在寻求某种超脱现实的力量或指引,想象着大鸟在天空自由翱翔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非逢羡门子,尘土空摧藏。” “羡门子”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人,诗人感叹自己未能遇到这样的仙人,只能在尘世间徒劳无功。

“君今从我游,一举横八荒。”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够陪伴自己,一同超越世俗的束缚,实现心中的理想与抱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旅程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深思,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十八首(其十一)

子羽不繇径,渡江能刺蛟。

子房若妇人,椎秦翊汉朝。

不为方有为,闇闇成昭昭。

应龙不常信,危岑无长条。

周公才至美,所贵乃不骄。

形式: 古风

感遇十八首(其十二)

秦王一四海,四海复不一。

英雄各方起,使者分途出。

坑儒虐黔首,奚止长城卒。

大势已分离,犹然用权术。

观其狂且愚,曷云保已物。

独有桃花源,桑麻自森郁。

形式: 古风

感遇十八首(其十三)

崇冈生椅梧,阴谷繁荆棘。

民降道已微,登庸皆邪慝。

闻有猴而冠,亦见虎而翼。

正道自悠然,多营转促逼。

积丘畏蚁穴,朽厦繇蠹蚀。

邈矣夔龙俦,天运良不测。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感遇十八首(其十四)

赵璧羞燕石,宋人嘲卞和。

两两不相下,涂人如之何。

一真必一伪,较若千里多。

时无哲后鉴,溟涬且同科。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