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兴(其三)

客从湘中来,问我手中松。

当时一寸根,翥霄作鸾龙。

子可爇我鼎,肪可泽我容。

松今已如此,而况种树翁。

寄声十八丈,法当理归筇。

形式: 古风

翻译

有位客人从湖南来,询问我手中的松树。
那原本只有一寸长的根,如今已高飞如鸾龙。
你可以用它煮我的食物,油脂可以润泽我的容貌。
松树如今都这样了,更何况种它的老翁。
我向十八丈外的你传话,应当顺应自然,持杖归去。

注释

客:来访者。
湘中:湖南地区。
问:询问。
手中:拿着。
松:松树。
一寸根:最初的幼小根部。
翥霄:高飞入云霄。
作:成为。
鸾龙:神话中的鸟和龙,象征尊贵。
子:你,指上文的客人。
爇:燃烧。
鼎:古代烹饪器具。
肪:油脂。
泽:滋润。
而况:何况。
种:种植。
十八丈:比喻远方或抽象距离。
法当:应当。
理:顺应。
归:返回。
筇:竹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秋日杂兴(其三)》,以松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送松木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客从湘中来,问我手中松”描绘了客人带着湘中的松木来访的情景,接着“当时一寸根,翥霄作鸾龙”赞美松木当初虽小,但有如飞龙腾空的潜力。诗人感慨“子可爇我鼎,肪可泽我容”,意指松脂可以烹煮食物,滋润肌肤,体现了松木的实用价值。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物质层面,更进一步抒发感慨:“松今已如此,而况种树翁”。他以松树的成长暗示时光荏苒,连种树人都老去,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最后两句“寄声十八丈,法当理归筇”中,“十八丈”可能是指松树的高度,也可能暗指朋友的年龄,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关怀,希望他能顺应自然,适时回归简朴生活,持杖而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松树寓言,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60)

敖陶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王郎

车轮何由方,草色欲无路。

晴川媚双燕,及此送将去。

若人天机深,奇服雅自与。

色温无可锄,语妙时一吐。

相逢大江上,为我浣尘土。

后期岂前料,已作千岁语。

告归何草草,双水深雾雨。

稍闻父老旧,门户要渠补。

祗愁模楷地,与世作誇诩。

宁当去楼梯,闭置吾叔度。

翼翼吴齐门,大江流日夜。

别君虽咫尺,即是风牛马。

君才何如我,我拙犹肯借。

淮人买绣丝,布洲市如赭。

张皇十日饮,著公乔松下。

画工亦岂学,爱玩此粲者。

人情勿苦拒,舆马幸整暇。

向来三宿恋,取别万里驾。

想当双玉瓶,酣歌泪盈把。

缥缈鸿鹄去,吾甘老原野。

形式: 古风

送安丰尉丁梦符归霅川因简之晦兄弟时寓崇川报恩寺

世纷何豫人,直作走千里。

寒压破虎鞯,霜风杀淮苇。

能来得吾愿,连夜灯花喜。

矫矫将军力,一日破万纸。

填胸龙豹韬,政坐毛锥子。

区区寄人幕,谁访习凿齿。

相见各挽须,士穷乃如此。

吾谋适不用,步到狼山趾。

荒村围海气,尖城如卧已。

幸当小盘旋,长袖为君起。

回首叫周郎,湟水面欲死。

往者城南杜,钿车凑流水。

胡然落此地,伴客歌快耳。

吾徒离阔好,见即裂其眦。

中年迫婚宦,官事漫不理。

关心且诗酒,瓮面拨寒蚁。

如闻董召南,犬鸡封石髓。

感君好兄弟,行当访虚址。

雍丘且勿念,将星落寒紫。

送归无好语,凉月挂鲸尾。

君行定过潘,茶鼎面曲几。

因之启三请,问酒所以止。

形式: 古风

送别张长官东归

劝君少留持一觞,三年一日才初长。

春风愔愔著桃李,露雨沃沃开麻桑。

道傍箫鼓莫凄咽,使君平生面如铁。

裁量渠是台阁具,坐使霜蹄困羁绁。

前生疮痏生潢池,手披腹摩随所医。

州家徵财使家督,灌输辇送无愆期。

诸郎自是丰年玉,谁能待荒学储谷。

虚名作祟谨勿近,介者得嫌同者俗。

臞庵先生室无邻,晚年得君情更亲。

常时问政有宽猛,独觉处世无缁磷。

何人幕府容疏懒,忆君高楼衣带缓。

朅来问讯池上鱼,一笑相看喜无算。

了知喜极还生愁,独自含情上小舟。

府中参佐足追送,坐念长江天际流。

还家且种盐官枣,垂柳当门乐华皓。

诏书定起尹翁涂,珍重身名莫草草。

形式: 古风

送杨帅赴诏

谓公目光谢牛背,公视赤子未脱绷。

谓公足迹蹑龙尾,公守冻壁如痴蝇。

看公进退无一可,公欲自判何方凭。

迩来诏书下峻层,趣公入趁花底根。

腰龟杖节亦已了,持橐上雍须公能。

公言臣是江西狞,坐中十言九带枨。

满朝贵人面雪色,可忍一一为臣赪。

吉州城南水如渑,有蒌可丝鲂可罾。

书生说食涎已满,寄谢龙阙双觚棱。

祝融海王神最灵,胡能呵雾遮前程。

堂堂大舸截江去,天吴击鼓冯夷迎。

孰居其间为此争,东西欲夺公无情。

众生焦灼大火聚,公但抱宝眠清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