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楼成众山忽见

山居尽日不见山,楼上山来自何处。

中峰独立群峰随,头角森森出林树。

澄湖万顷从中来,浪捲三山欲飞去。

得非奋迅从地出,无乃飞腾自天下。

我来楼上何所为,长日观山与山语。

东风吹醉还吹醒,山自为宾我为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创作,题为《静观楼成众山忽见》。诗中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山景忽现的情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山居尽日不见山,楼上山来自何处”,以反问开篇,表达诗人日常居住在山中,却因云雾遮蔽而难以见到山景,直到登上高楼,山才突然映入眼帘,引人遐想。

接着,“中峰独立群峰随,头角森森出林树”两句,生动描绘了山峰的形态,中峰独立于群山之中,群峰围绕,山峰的轮廓在林木间若隐若现,展现出山的雄伟与神秘。

“澄湖万顷从中来,浪捲三山欲飞去”则将视线转向湖面,湖水广阔无垠,似乎是从山中涌出,波涛翻滚,仿佛要将远处的山卷走,营造出一种动态之美。

“得非奋迅从地出,无乃飞腾自天下”两句,诗人运用想象,推测山的出现可能是地心力量的爆发,或是天外飞来的奇迹,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好奇。

“我来楼上何所为,长日观山与山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他来到楼上并非为了其他,而是为了长时间地观赏山景,与山对话,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东风吹醉还吹醒,山自为宾我为主”最后两句,以自然界的风作为比喻,东风既能让诗人感到醉意,也能唤醒他的清醒,山成为了宾主关系中的主角,诗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感悟。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登楼诸山忽不见盖为云雾所隐

蜃嘘台阁倏然生,鳌背蓬壶流不住。

我家楼子岂亦然,点点遥峰天际露。

朝来一望忽失之,极目苍苍但烟雾。

当时何处忽飞来,夜半何人偷负去。

形式: 古风

风琴

天风泛弦弦自鸣,案间云影波纹惊。

非韶非濩非咸英,依然谁唱还谁赓。

不为音节音节成,乃知自有无声声,一洗世上琵琶筝。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青山

青山上有一片石,我醉欲眠此其席。

举眼望天天黑色,世间何处有此适。

歌声不断云自飞,天风飘飘吹我衣,山雨欲来还不归。

形式: 古风

登西马坞

一上高山望五湖,云飞尽处是姑苏。

人家隐隐烟中有,帆影依依天际无。

俯仰两间双短鬓,往来千古一蘧庐。

仲淹自是多忧者,廊庙江湖恐未殊。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