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十七首(其三)

往者不可追,来者不可期。

俯首为今人,举体无一宜。

有目厌兵革,有耳闻号啼。

有腹饱糠覈,有足履祸枢。

赤舌有如火,更以焚其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怀十七首(其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全诗通过“往者不可追,来者不可期”开篇,表达了对过去无法挽回,未来难以预料的感慨。接着,“俯首为今人,举体无一宜”两句,强调了当下生活的无奈与不适宜。

“有目厌兵革,有耳闻号啼”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哀嚎,双目所见皆是战乱,双耳听尽悲鸣。紧接着,“有腹饱糠覈,有足履祸枢”则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饱食糠秕,却步履于祸患之中。

最后,“赤舌有如火,更以焚其躯”将矛头指向了战争的残酷,比喻战争如同烈火,不仅烧毁了敌人的生命,也烧毁了无辜者的身躯。整首诗深刻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感怀十七首(其四)

高台临广池,梧桐百馀尺。

上有一尊酒,可以永今夕。

明月生东隅,浩荡无拘迫。

君子多暇豫,小人聊燕息。

人生有如影,终始为形役。

拔箭射虚空,箭尽弓亦折。

步出城北门,垒垒山上石。

下有忘忧人,千秋托松柏。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五)

荷丝织为衣,禦寒终不温。

章句小儒生,安识经与纶。

高冠带金玉,端坐如鬼神。

轻车从肥马,游宴无冬春。

志士沈下僚,能智岂获伸。

大盗从西来,击钟召群臣。

空复见异类,何以张吾军。

大者为鸡狗,鸣吠从他人。

小者如蛹蚕,只自营其身。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六)

九月悲风始,边土何惨慄。

积雪齐高城,惊沙蔽寒日。

斧冰持饮马,凿地求鼠实。

月盛角弓强,三军夜恒出。

合战阴山下,矢尽归途失。

手斩郅支头,献俘凤凰阙。

阙庭侍从士,卧起佳人侧。

日晏下朝归,酌酒弹鸣瑟。

十年为汉将,甲胄行虮虱。

一语不相能,投身对刀笔。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七)

事君如四时,成功者为客。

君子慎其言,只以求忠益。

小人躁于名,噭噭沽其直。

疾疢卒不除,上下成乖隔。

为臣固当戒,为君独宜择。

曲突弗先图,头额为焦灼。

忠言有如鸦,佞言有如鹊。

鹊鸣人所喜,鸦鸣人所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