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十七首(其五)

荷丝织为衣,禦寒终不温。

章句小儒生,安识经与纶。

高冠带金玉,端坐如鬼神。

轻车从肥马,游宴无冬春。

志士沈下僚,能智岂获伸。

大盗从西来,击钟召群臣。

空复见异类,何以张吾军。

大者为鸡狗,鸣吠从他人。

小者如蛹蚕,只自营其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怀十七首(其五)》,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通过对比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和道德观念,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

首句“荷丝织为衣,御寒终不温”描绘了贫苦百姓生活艰辛,即便穿着用荷丝织成的衣服也无法抵御严寒的情景,暗喻了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助。接着,“章句小儒生,安识经与纶”一句,将目光转向知识阶层,讽刺那些只会死读书、不懂实际应用的书生,揭示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社会现象。

“高冠带金玉,端坐如鬼神”描绘了权贵阶层的奢华生活和傲慢态度,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佩戴珍贵的珠宝,坐在高高的位置上,仿佛是不可侵犯的神灵。然而,“轻车从肥马,游宴无冬春”则进一步揭露了这些权贵们的生活奢侈和无所顾忌,他们乘坐轻便的车辆,骑着膘肥体壮的骏马,一年四季都在享受豪华的宴饮。

接下来,“志士沈下僚,能智岂获伸”表达了对有志之士在社会底层默默奉献却无法施展才华的同情。而“大盗从西来,击钟召群臣”则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强盗横行,统治者却依然沉迷于享乐,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安危。

最后,“空复见异类,何以张吾军”表达了对社会混乱、无力应对危机的无奈。“大者为鸡狗,鸣吠从他人”讽刺了社会中的强者只是盲目跟从,没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小者如蛹蚕,只自营其身”则比喻弱者只顾自己的生存,缺乏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批判。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感怀十七首(其六)

九月悲风始,边土何惨慄。

积雪齐高城,惊沙蔽寒日。

斧冰持饮马,凿地求鼠实。

月盛角弓强,三军夜恒出。

合战阴山下,矢尽归途失。

手斩郅支头,献俘凤凰阙。

阙庭侍从士,卧起佳人侧。

日晏下朝归,酌酒弹鸣瑟。

十年为汉将,甲胄行虮虱。

一语不相能,投身对刀笔。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七)

事君如四时,成功者为客。

君子慎其言,只以求忠益。

小人躁于名,噭噭沽其直。

疾疢卒不除,上下成乖隔。

为臣固当戒,为君独宜择。

曲突弗先图,头额为焦灼。

忠言有如鸦,佞言有如鹊。

鹊鸣人所喜,鸦鸣人所唶。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八)

海滨何遥遥,遥遥三千里。

一里一千家,家家生荆杞。

空房乳狐兔,荒沼游蛇虺。

居人去何之,散作他乡鬼。

新鬼无人葬,旧鬼无人祀。

相逢尽一哭,万事今如此。

国家启封疆,尺地千弧矢。

人民古所贵,弃之若泥滓。

大风断松根,小风落松子。

松根尚不惜,松子亦何有。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九)

番禺古都会,佳哉郁嵯峨。

三江交洪流,海水扬清波。

刘项争帝业,闭关自秦佗。

黄屋与左纛,老夫聊自娱。

山川足霸气,往往开雄图。

中原鼎沸日,肝脑涂干戈。

光岳气虽分,生齿存亦多。

海国诚富强,金铁兼盐鹾。

百货走天下,五兵雄诸华。

盛朝为外府,乱政求金车。

使者道相望,下民方荐瘥。

北临汉台上,怅望伤如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