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次吴襄阳韵二首(其二)

古来建大厦,所贵楹桷崇。

沛公得三士,折箠驱群雄。

嗟哉汉诸孙,永负隆准公。

表既憎祢衡,璋复轻张松。

幽州小从事,苦谏不见从。

赖有大耳儿,犹能过隆中。

吾评四刘牧,三豕而一龙。

景升最可笑,接士满郊宫。

坐看故人子,低头混耕农。

平生慕西伯,对面失飞熊。

阿琦去梯策,尚识智士功。

谁云豚犬愚,颇复胜乃翁。

形式: 古风

翻译

自古以来盖高楼,栋梁之材最为贵。
刘邦得到三位贤士,轻易驱使众多英雄豪杰。
哎呀汉室后裔,永远愧对高鼻梁的祖先。
曹操厌恶祢衡,又轻视张松的建议。
幽州小官吏苦劝,却未被采纳。
幸亏有个刘备,还能拜访诸葛亮于隆中。
我评价四位刘姓诸侯,三人如猪,一人如龙。
刘表最为可笑,满城接纳士人却无作为。
看着老友的儿子,只能低头务农。
一生仰慕周文王,却错失姜太公这样的贤才。
阿琦放弃权谋,仍知智者之功不可忽视。
谁能说豚犬愚钝,其实他们比父亲更胜一筹。

注释

大厦:高楼。
楹桷:栋梁。
沛公:指刘邦。
三士:三位贤士。
隆准公:指鼻梁高的人,代指祖先。
表:指曹操。
智士:有智慧的人。
豚犬:比喻愚蠢之人。
乃翁:他的父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隆中次吴襄阳韵二首(其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人才选拔和治国之道的反思。诗中提到的“沛公”指刘邦,他依靠贤士如韩信、张良等击败群雄,建立了汉朝。诗人批评了汉朝后裔的无知,如对祢衡和张松的轻视,暗示了缺乏识人之明。

诗人特别提到了刘备,他在隆中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被赞誉为“大耳儿”,与诸葛亮并称为“龙”。诗人将刘表、刘景升等与刘备对比,指出他们接纳人才的态度不佳,甚至让有才之人沦落为农夫,未能发挥潜力。诗人还以周文王失去姜太公的典故,表达了对人才流失的惋惜。

最后,诗人提到“阿琦”可能是指某位智者,即使身处困境,仍能认识到人才的重要。诗人借此表达对人才价值的认识,认为即使是看似愚钝的人,也可能超过他们的前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故事,寓言式地批评了统治者的用人不当,强调了识别和重用人才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隆中次吴襄阳韵二首(其一)

葛公未易谈,佳处当自晓。

轻身托人主,岁晚那得保。

哀哉杨德祖,所恨机太早。

文若岂不迟,万变要难了。

书生法当骄,正惧此身小。

空桑视汤币,不博一介草。

向来磻溪人,所愿直钩老。

孔明平生志,岂必书江表。

但从德翁游,时和司马好。

胸中管乐事,本自不足道。

所以刘葛交,终焉契鱼藻。

旧时耕凿地,千岁迹未扫。

客来访遗事,泪落日杲杲。

冈头双白鹭,飞去何渺渺。

形式: 古风

隐求斋

种桑不撩寒,莳粟长苦饥。

饥寒从古有,但使愿无违。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寒食有怀楚都

北土重寒食,东风吹故都。

不知清野后,还有踏青无。

荻笋烹鱼美,萎蒿裹饭腴。

异乡悲节物,归梦速樯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寒食舆病上冢道中即事

二年不踏长堤路,十里春风只如故。

高高下下桃李坡,整整斜斜杨柳渡。

花飞絮走君莫惊,燕语莺啼方好声。

满地绿阴无限句,际天幽草几多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