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贞毅墓(其二)

回首桥陵涕泪浑,艰难于此敛羁魂。

起家忠义田横岛,蒿目兴亡伍相门。

地下铁衣新鬼戍,生前抔土故君恩。

松楸几点斜阳入,绝似朝衫捧血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此诗《姜贞毅墓(其二)》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描绘姜贞毅墓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敬之情。

首句“回首桥陵涕泪浑”,以“桥陵”象征姜贞毅的墓地,通过“回首”和“涕泪浑”描绘出诗人对英雄的追思与哀悼之情,情感深沉而真挚。

“艰难于此敛羁魂”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姜贞毅在生前面对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以及他如何在逆境中坚守信念,最终魂归故土。

“起家忠义田横岛,蒿目兴亡伍相门”两句,运用典故,将姜贞毅比作历史上的忠义之士田横和伍子胥,表达了他对忠诚与正义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

“地下铁衣新鬼戍,生前抔土故君恩”则从另一个角度赞美了姜贞毅的英勇与奉献,即使身已逝去,仍如新鬼守卫边疆,不忘为国尽忠,同时感激先君的恩泽。

最后,“松楸几点斜阳入,绝似朝衫捧血痕”以自然景色的描写收尾,松树与楸树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仿佛是姜贞毅英魂的象征,而“朝衫捧血痕”则形象地展现了他为国捐躯的壮烈情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肃穆与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姜贞毅墓地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展现了诗人对忠诚、牺牲与国家情怀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七月八日夜雨偶成

今年洗车雨,应作洗尘看。

岂是分襟泪,犹怜隔岁欢。

星光掩黯惨,汉影助迷漫。

不寐怀儿女,幽堂一夜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初九夜

拉杂雨声收,迢遥入夜愁。

送凉孤月皎,得气早虫秋。

簟冷无人院,筝残何处楼。

红墙高尺五,盼断玉绳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乌栖曲

老乌守巢啼,日暮雏不归。

羽翼各自有,知他何处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思旧篇并序

五年浪迹辞吴山,山中猿鹤笑我顽。

追陪尽属嵇阮侣,别来霜雪凋朱颜。

别后飘零断书问,怪事惊传半疑信。

劳殂蒋夭须臾间,一作陈尸一行殡。

蒋生年纪二十馀,兀兀抱经常守株。

要离冢畔一杯土,谁信此才堪著书。

劳年四十遇尤舛,水部一官名甫显。

残膏一烁烂旋收,始叹文人得天浅。

兰蕙两两遭风吹,身后凄凉更可悲。

一生伯道伤无嗣,四壁相如尚有妻。

青山剩稿半零落,土花剥蚀无人知。

嗟我犹惭只鸡奠,脉脉泪痕空被面。

虚星耿耿夜台长,魂魄何曾梦中见。

反思置酒吴山头,淋漓醉墨挥满楼。

我时抱病将远游,公等苦为狂奴忧。

谁知挥手数年事,而皆反真吾尚留。

我留茕只更行役,游地追思徒历历。

何日同张竹下琴,不堪更听邻家笛。

达观我昔思庄蒙,曾言死胜南面荣。

又闻栗里感柏下,为欢急急深杯倾。

昔人持论若矛盾,乃今始得观其平。

以生哭死死可惜,无此一哭死亦得。

后先相送本斯须,相看那得忘忧戚。

顾影临风自叹吁,故人风叶共萧疏。

若知鬼伯催人急,好觅生存旧酒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