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环碧亭

十里涟漪陆瑁湖,一亭幽绝重先居。

云根数朵排青闼,泉沫双流溅绿裾。

竹锁断桥飞雁鹜,荷侵凉槛荫龟鱼。

洛园还许人同乐,时向林间望小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湖面十里波光荡漾,陆瑁湖畔有一座幽静的小亭。
几朵白云扎根于湖边,泉水如两条绿色的裙摆溅起泡沫。
竹林环绕的断桥上,大雁和野鸭飞翔,荷花遮蔽了凉台,为龟鱼提供了阴凉。
洛园欢迎人们共享欢乐,不时有人在树林中遥望驶过的马车。

注释

陆瑁湖:指一个具体的湖泊。
幽绝:非常幽静,独特。
青闼:青色的门或庭院。
绿裾:绿色的衣襟,比喻泉水。
飞雁鹜:飞翔的大雁和野鸭。
凉槛:凉爽的栏杆。
小车: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开篇“十里涟漪陆瑁湖,一亭幽绝重先居”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环境背景:在一个被山水环绕的宁静之地,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亭子,这个地方显然是诗人或主人所钟爱的地方。"云根数朵排青闼,泉沫双流溅绿裾"进一步描写了景色,其中“云根”指的是山脚下飘渺的云气,“排青闼”则形容云彩像门扉一般排列,给人以深远之感。"泉沫双流溅绿裾"展示了清泉激流的生动画面,以及水与岸边植物间的交融。

接下来的“竹锁断桥飞雁鹜,荷侵凉槛荫龟鱼”几句,则聚焦在小桥流水和翠竹之间构成的自然小景中。“竹锁断桥”形象地表达了竹林的密集与小桥的孤独,而“飞雁鹜”则增添了一丝野性与自由之感。"荷侵凉槛荫龟鱼"更是将荷花、水生生物和清凉的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最后,“洛园还许人同乐,时向林间望小车”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寄托。"洛园"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而“还许人同乐”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与朋友共享这份美好时光的期待和承诺。而“时向林间望小车”则是诗人在等待着,希望能有机会再次回到这个地方,与自然亲密接触。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更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友情以及与大自然交流的情怀。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黎州鹿鸣宴

圣化如时雨,吾门自教风。

文翁来蜀郡,常衮在闽中。

夔足无多用,鳌头只独雄。

诸君携手上,名姓广寒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九日同胡子远携三子以重阳能插菊花无分韵

去年万里客,仰看秋云孤。

今年返南亩,颇复怀西湖。

今日果何日,淑气天四隅。

凭高送远目,风景未觉殊。

试问先生菊,何如朝士萸。

莫作去来想,渺渺同一区。

久客负邻里,置酒烦招呼。

起登舍畔山,山色定有无。

澹烟与晴日,醉眼相模糊。

我老腰脚顽,健倒须儿扶。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九日游天竺

霞影塔觜红,岚光佛头绿。

沙明疏柳外,寻路绕湖曲。

远客谁与俱,斯游未为独。

佳处心自领,未易语童仆。

应接敢惮烦,山水相追逐。

此间有鱼鸟,怪我来不速。

都城无閒官,旬谒废休沐。

幸兹九日临,及此秋气淑。

醺酣岂无分,登眺宁免俗。

起行九里松,试插一枝菊。

西风莫欺客,破帽双鬓秃。

未敢醉向人,藕泉漱新馥。

形式: 古风

九里松

荷花湖上船,松影沙外渡。

松行又九里,凉藓引深步。

石桥枕溪斜,中有入山路。

意行忘屈曲,拄杖扣层户。

入门已欣然,但恐所见阻。

更须上高楼,霁影蒙薄雾。

急风层巅起,雾破山缺处。

青林一点明,炯炯白鸟度。

独坐不须禅,山水得妙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