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风

胯下桥南逆水风,十幅蒲帆弯若弓。

淮波带日鱼鳞红,岌岌飞上北斗中。

龟山始撞人定钟,岸草涩涩鸣秋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梅尧臣在宋朝乘船逆风而行的情景。"胯下桥南逆水风"一句,写出了船只在桥南处逆着强劲的水流,艰难前行。"十幅蒲帆弯若弓"形象地刻画了帆船在风力作用下,帆面紧绷如弓的状态,显示出航行的力度和速度。

"淮波带日鱼鳞红",诗人以瑰丽的色彩描绘出淮河水面在夕阳映照下的景象,如同鱼鳞般闪烁着红色光芒,富有动态美。"岌岌飞上北斗中"则运用夸张手法,形容船速之快,仿佛要直上星空,给人以壮志凌云之感。

"龟山始撞人定钟",暗示时间已晚,当船只靠近龟山时,山上传来报时的钟声,标志着一天的结束。"岸草涩涩鸣秋虫"以听觉细节收尾,描绘出岸边草丛中秋虫的鸣叫,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凉意,也寓含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乘风破浪的豪情与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使者自随州来知尹师鲁寓止僧舍语其处物景甚详因作诗以寄焉

驿使话汉东,故人迁谪处。

所居虽非居,有树即嘉树。

日膳或鸡肫,时蔬多笋芋。

夜堂蛇结蟠,昼户鹊噪聚。

著书今未成,爱静已得趣。

予欲访其人,炎蒸未能去。

形式: 古风

侄宰与外甥蔡骃下第东归

事莫必有胜,必胜难可持。

迩来罕相见,世上多誇驰。

黄金铸佩印,白玉刻佩龟。

朝见恃赫赫,夕见同蚩蚩。

方得靡不羡,既处焉所施。

此理非一日,更后当应知。

志士无终穷,斯言非尔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依韵公择察推

君来何所闻,君去何所见。

自古慕虚名,往往轻既面。

窃常恃赋禀,平直如劲箭。

是以五十年,长甘守贫贱。

相逢嗟未几,遽远剧飞电。

今虽行已晚,多谢勤相唁。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颍川西湖春色寄献尚书晏公且将有宛丘之命

物景有先后,春工无旧新。

追欢成杳霭,寄咏苦逡巡。

湖水与濠接,岸亭将寺邻。

艳花簪舞髻,弱藻罥重缗。

客奏桓伊笛,人歌柳恽蘋。

何尝烦几案,自得去埃尘。

纵语曾忘倦,从游未觉频。

赋诗高压古,下笔敏如神。

每想魂俱往,终知梦是因。

广骚常慕屈,感遇亦希陈。

借问摛词者,当时别乘人。

喜公移幕府,连赏二州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