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忆家》是明代诗人俞安期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联“故国千山外,经秋远别离”,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地的情境。千山万水阻隔,秋天的季节更添离别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与亲人分离的无奈与痛苦。
颔联“浮生能几日,为客此多时”,诗人感叹人生短暂,而自己却在外漂泊已久。这两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长期离家的自我反思,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颈联“衰眼高堂泪,寒砧少妇悲”,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高堂指父母,寒砧则是少妇捣衣的声音,象征着家中妻子的孤独与思念。这一联通过视觉(衰眼)和听觉(高堂泪、寒砧悲)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家人因诗人离家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尾联“天涯念游子,风雨共凄其”,将诗人的思绪从个人情感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表达了无论身在何处,心中始终挂念着远方的游子。同时,“风雨共凄其”一句,以自然界的风雨比喻人生的坎坷与艰辛,暗示了诗人面对生活的不易,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思念、孤独、亲情等主题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家庭、故乡的深厚情感。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