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

天宁寺前是幽谷,暖翠晴岚纷在目。

云昔欧阳公所开,凿泉筑亭种花木。

闲携宾从宴其间,鸟哢泉鸣当丝竹。

当时赋咏总名流,万丈文光起林麓。

一从公后几百年,芳草萋萋春自绿。

阴崖白昼走鼯鼠,古涧寒泉饮麋鹿。

余因暇日喜游览,五马騑騑度溪曲。

废址闲披荆棘寻,断碑自剥莓苔读。

何须访古重凄恻,对酒高歌送黄鹄。

方今圣人隆盛治,海宇黎民喜丰足。

嗟余德薄才复疏,祇荷天恩忝为牧。

何当筑亭兼凿泉,题诗远嗣前贤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陈琏的《幽谷》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谷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天宁寺前是幽谷”,点明了地点,暗示了此地的隐秘与静谧。接着,“暖翠晴岚纷在目”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谷中温暖的翠色和晴朗天空下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下来,“云昔欧阳公所开,凿泉筑亭种花木”两句,通过提及欧阳修的典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暗示了此地曾经的繁华与雅致。

“闲携宾从宴其间,鸟哢泉鸣当丝竹”描绘了人们在山谷中宴饮的情景,鸟鸣与泉水声仿佛成为自然的乐章,与丝竹之音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紧接着,“当时赋咏总名流,万丈文光起林麓”两句,赞美了山谷中曾经聚集的文人墨客,他们的作品如同山林间的光芒,照亮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从公后几百年,芳草萋萋春自绿”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尽管岁月更迭,但春天依然如故,生机盎然。随后,“阴崖白昼走鼯鼠,古涧寒泉饮麋鹿”描绘了山谷中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与人类活动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原始与和谐。

最后,“余因暇日喜游览,五马騑騑度溪曲。废址闲披荆棘寻,断碑自剥莓苔读”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这片山谷的喜爱与探索,即使历经沧桑,仍能从残存的遗迹中感受到历史的痕迹。诗人感慨于“何须访古重凄恻”,在饮酒高歌中寄托情感,面对自然与历史的对话,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方今圣人隆盛治,海宇黎民喜丰足”则表达了对当今盛世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向往。诗人自谦“嗟余德薄才复疏”,虽感自身才能有限,但仍感激上天的恩赐,愿意为人民服务。“何当筑亭兼凿泉,题诗远嗣前贤躅”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此地留下自己的印记,继承前人的文化传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这首《幽谷》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谢三氏教授文时中惠楷木杖

我闻楷木出孔林,不知何人手亲植。

深根蟠地逾千载,翠色参天过百尺。

枯梢有时落风雨,人间得之争宝惜。

诚如灵寿出恩赐,不数桃榔来异域。

先生何从获此杖,一旦寄来承厚德。

奇纹分明若桃竹,劲节铿锵类金石。

提携终日不忍舍,宝之奚啻百金值。

奉寄高堂白发亲,扶老定应资尔力。

形式: 古风

北邙山

北邙之山何其高,春雨年年生野蒿。

山上古坟纷莫数,岁远年深不知主。

墓道之碑多不存,空见石羊兼石虎。

只今山下多新阡,曾见何人挂纸钱。

松楸麦饭古来重,此事惟属儿孙贤。

因经北邙山,高歌空感慨。

漳河隔岸是西陵,陵前松柏今安在。

形式: 古风

龙门

洛阳山势互联络,独有龙门称险恶。

不知何年鬼斧凿,两崖壁立犹铁削。

水之东注孰敢遏,奔流直与黄河合。

春来洪涛相喷薄,鱼龙变化争飞跃。

我时西游初至洛,驻马临观履峎崿。

寻读石刻将苔剥,铁画银钩宛犹昨。

登临自愧无新作,把酒风前浇磊落。

浩歌仰观天漠漠,万里悠悠见孤鹤。

形式: 古风

金谷园

齐奴豪奢世所无,大开金谷城西隅。

花间构亭走石渠,晓日光射珊瑚株。

绮罗围香拥名姝,诗酒或复来文儒。

放浪剧饮朝达晡,东风三日吹不苏。

自谓百岁常欢娱,岂知运去命与俱。

可怜楼前啼绿珠,繁华一旦如华胥。

人间俯仰岁易徂,但见遗址栖烟芜。

吁嗟齐奴不可呼,五马何尔行踟躇。

形式: 古风